拉巴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去鹤岗买房的年轻人,如何度过一个零下30 [复制链接]

1#

在郑前的客户中,有很多和安琪一样的女性,她们没办法在家乡或工作的城市拥有一座房子,最终选择了鹤岗,作为人生的退路和最后的锚地,对她们来说,鹤岗就是最后的托底,是唯一的确定。但“停暖”事件,让她们失去了这种确定性。

文、图

马延君

编辑

金匝

运营

绘萤

鹤岗的冬天,冷是无孔不入的。

下午才四点,天色已经变得昏暗,路灯“啪”地亮起,沿街的店铺早早拉上卷帘,结束一天的营业。街上的行人一律微躬着背,形色匆匆,恨不得跑起来躲避寒意。不管穿多少,携杂着雪粒的风刮过,鼻腔立刻能感觉到干燥发紧。这样的天气里,我叫过一次外卖,等骑手从三公里外赶来时,矿泉水已经被冻成了冰坨。

▲进入鹤岗市沿途的工业基地。

1月28日,鹤岗经历了又一轮降温,夜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2度,狂风冲撞建筑物的声响,像鞭子抽打铁皮。这天,我在鹤岗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了安琪。她刚一落座,就扯下口罩,把手塞回衣兜,缩在椅子里抖个不停,“你等我缓缓”,两分钟后才回过神来,摘掉帽子,捧起一杯热奶茶。

这几年,“年轻人逃离北上广,到鹤岗买房”的叙事开始盛传,“两万元买一套房子”“一千元雇保姆,生活幸福感飙升”,鹤岗,这个资源枯竭的北方小城,同时承受着“废土之墟”与“世外桃源”两种论调。25岁的女孩安琪,就是来鹤岗买房的年轻人之一。

她正在经历鹤岗的第二个冬天,还没能适应这种严寒。在她的描述中,寒冷是一种痛觉,“冻得脑袋生疼,一片空白,浑身上下的关节都被风吹透了”,如果不是要出来见人,她是死活不愿离开暖气的。

在鹤岗,充足的暖气,也意味着更高的幸福感。但这个冬天,一条“鹤岗停暖”的消息冲上热搜——1月3日,鹤岗市诚铭供暖公司发布一则紧急通知:“从5号8点开始限热,直到停热,望家里有老人、孩子、新冠病人的,做好防寒防冻措施。”鹤岗因此再次跌入舆论场。我来到这里,就是想知道,鹤岗是否真的到了停暖的地步?因为低房价来到鹤岗的外地年轻人,又会度过怎样一个冬天?

前往鹤岗的出租车上,司机主动挑起话题:“停暖?没有的事儿!都是网上瞎吵吵,我在家穿短袖都嫌热。”年过四十的他体型微胖,一口地道东北口音,“这是鹤岗火了,有流量了,谁都能说两句,我们本地人在这儿活得挺好啊。”说完又自嘲般笑笑,“谁家不趁几套房?就是不值钱呦。”

但外地人安琪对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今年冬天,她在鹤岗生活得并不安稳,10月开始供暖,她明显感到家中的温度远不如去年,每天早晨醒来,脸上冰凉。刚开始,她以为是暖气的温度“还没上来”,一个月后,她不得不在拼多多上输入关键词:“南方冬季,加绒睡衣。”她清楚地记得,去年“洗完澡湿着头发也不会冷”,而今年,她不得不打开浴霸。

安琪在鹤岗拥有一间67平米的小两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每个活动区域都有一块瓷白色暖气,源源不断地散发热气。去年12月起,因为冷,她开始习惯性地紧贴着小床边的暖气睡觉,第二天醒来被烤得口干舌燥,但拿起水杯,水也是冰的。

她的房子是鹤岗最常见的棚改房,没有大门和安保,一栋栋橙红色的6层楼房排列整齐,住户多是本地中年人,楼下贴满了“低价售房”的广告。因为靠近市区,小区房价属于中等水平,每平方米不过六七百元。

▲鹤岗随处可见的低价售房广告。

安琪猜测过家里温度降低的很多原因,“今年冬天确实特别冷,室温低也正常”,“老小区,又是二楼,会比高层冷一点”,“楼下不住人,楼上好像也没人,上下都停暖也会有影响”,听到楼下超市的顾客议论“今年供暖不太好”,她安慰自己:“可能是小区的问题,不只我冷。”

直到1月初,一条“鹤岗停暖”的抖音视频,让她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吓得我一激灵”,视频中男主播声情并茂地朗诵道:“一座没有希望的老龄化城市,是怎样走向衰败的……”画面一转,诚铭供暖公司的紧急通知缓缓滑过,评论区吵成两派,IP属地黑龙江的网友称:“都是造谣,我们室内30度”,更多的外地网友则在感慨:“产煤的城市烧不起煤了”“还敢去鹤岗买房吗?”

新鹤岗

敢来鹤岗买房,算得上安琪人生里最重大的一个决定。

年10月初,她辞掉北京的美容师工作,带着全部家当,独自一人来到鹤岗。秋天,小城的气温已经下降,穿着薄卫衣的她打了个冷战,但内心是鼓舞的,“整个人快要飞起来”。

她形容自己在鹤岗度过的第一个冬天,“是有生以来最满足、最安心的一段时光”。趁着严寒彻底降临前,她走遍了鹤岗的天水湖、五指山、麓林山公园,看见许多北方树木的枝干直愣愣地插向天空。她最喜欢的,是鹤岗的晚霞,下午四点,抬头就能望见淡粉色、橙黄色、绯红色的云朵大片大片铺在天际,没有高层建筑物遮挡,眼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遗留下来,不知用途的巨大塔状物。

▲鹤岗的晚霞。

在鹤岗,一切都是缓慢的。除开事故,路上很少堵车,骑手少,雪天滑,算法预估的外卖送达时间为一个小时。人们的作息比都市更规律,下午5点,烧烤店已经挤满了人,到了7点,路上少见行人,晚上9点,饭店、超市几乎都已打烊。这里也有都市常见的一切消费场景,市中心新建不久的商场和二线城市没有区别,电影院、酒吧、咖啡馆,满足着年轻人们的消费需求。

缓慢而丰富的生活让安琪感到轻松,吃饭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的任务,她开始认真研究哪种挂面煮出来口感最好,留意超市的打折信息,如何煮出一颗完美的溏心蛋。看剧也不再是工作后强迫大脑放松,她认真看完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没有倍速,“也不知道以前着什么急”。

到了深冬,安琪索性很少出门,极寒天气里,鹤岗的外卖配送费会上涨3-9元,她通常会选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到附近超市囤够一周的食物,更多的日用品则来自网购。

那家她常去的比优特超市里,顾客大多是行动缓慢的老人,工作日下午,她穿梭在超市中,年轻得有些扎眼。很久之后她才知道,比优特是鹤岗本地企业,它的连锁超市覆盖了北方县城,“鹤岗CBD”就叫比优特时代广场。除了煤矿,这座城市没有生长出太多产业,许多留在鹤岗、没有考公的年轻人,会去这家公司寻找就业机会。

但同样的,安琪在鹤岗也很难找到工作。为了维持日常开销,她成了淘宝客服兼职,店铺咨询者不多,她只需在软件提示音响起时工作,不用再面对面地推销美容项目,让她倍感轻松。虽然只有多元工资,但足不出户的生活,能让她能攒下大半部分钱。她计算过,整个年,她在鹤岗最大的一笔消费,就是多元的取暖费。

鹤岗给了安琪一个难得的“藏身之地”。

她的长发已经很久没有修剪,过去在美容院工作时,必须画好精致妆容,再把头发盘成一个完美的小丸子。每个月发在工作群里的业绩表,也让她感觉无处遁形。她还讲起一次在北京打车,开着奔驰的中年司机非要打听她的收入,并评价道:“租完房子也剩不下多少钱吧。”

但在鹤岗,她没有太多社交关系,也不用融入任何评判体系,有时几天都不用说话,楼下超市热情的店主叫她“姑娘”,但他们对话也仅局限于“买点啥?多少钱?慢走啊”。这一天,她花费了57元,就能拎着满满一袋食物回家,其中还有一盒车厘子。

▲“鹤岗CBD”比优特时代广场。

最后的托底

下定决心来到鹤岗,是在年春天。安琪那时成为新冠密接,接到社区通知,必须和同住人一起隔离14天。

她小心翼翼地措辞,在合租群里发了消息,恨不得每句话都带上“抱歉”。没想到,隔壁房间并不熟识的室友突然在群里质问:“你是密接为什么还回来?”“你知不知道会影响别人?”“为什么我们也要隔离14天?”

一个最让她崩溃的瞬间是,室友隔了一阵又发来一段文字:“求求你,能不能去酒店隔离?我还在试用期,真的不能请假14天,真的求求你……”她没敢仔细看第二眼,坐在床上大哭,那一刻,她还听到了隔壁房间传来了室友的哭声。

“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立刻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鹤岗几乎是安琪唯一的选择。在她的老家郑州,“县城的房价都一两万了,便宜的也要七八千”,她突然提高音量,苦笑着敲了敲桌子,“还会烂尾!”说完又小声叹了口气。

两个月后,她找母亲拿了为她准备的4万块结婚钱飞去鹤岗,当天便定下了房子,一间小小的,“一看就是有人常住过,桌椅都带着使用痕迹”的房子,南北通透,客厅不大,三四步就能走完,但拥有一扇落地窗,正午阳光洒进来,照得人暖洋洋的,房间里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听到中介说:“这些都可以留给你。”安琪表面不动声色,心里疯狂点头。

买完房子,安琪急匆匆赶回北京,等到10月,北京的房租到期,她立刻启程飞往鹤岗。“当时已经想不了那么多以后了,只想找个地方自己待一待,不用社交,不用考虑其他人的存在。”

清理完房间已是深夜,安琪仰面躺在床上,没有工作缠身,她明天唯一要做的事,是将房间的灯换掉,这是个老旧的二手房,灯罩因灰尘变得黏手,她没有余钱装修,只能简单换些装饰物。

住进房子的第一晚,尽管身处陌生环境,安琪却感觉到“踏实”。她说:“只能用这个词形容吧,终于没有陌生的人和物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来历,我可以穿着睡衣随便走来走去。”

在郑前的客户中,有很多和安琪一样的女性,她们没办法在家乡或工作的城市拥有一座房子,最终选择了鹤岗,作为人生的退路和最后的锚地,对她们来说,鹤岗就是最后的托底,是唯一的确定。

▲贯穿鹤岗的铁路线。

郑前比安琪更早来到鹤岗,是鹤岗的一名房产中介。没人知道来鹤岗买房的客户群有多大,郑前有6个工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