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1年非洲国王遭军事政变,中国大使险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https://m.39.net/disease/a_p1msy52.html

张伟烈大使一生政绩无数,出使诸国广受赞誉。

年轻时,他曾因反对军阀而被捕下狱;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敌特的跟踪监控,一度被俘;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亲力亲为,将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到了长山列岛上;建国之后,就任大使,曾在出使伊拉克时遭遇近30次政变,最终全身而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历险无数的骁勇战士,在评点自己一生的经历时,将最危险的遭遇定格在了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的生日宴上。

“那是最危险的时候,血腥的政变难以预防!”

如此凶险之境,张伟烈大使竭尽保持镇定,伏于海滩之上求生;而或许是天意,叛军首领意外身死,群龙无首的士兵们跪地请降,张伟烈大使得以逃出生天。

那么,发生于摩洛哥的军事政变究竟是何等的血腥?张伟烈大使又是如何逃生的呢?叛军最后时刻为何下跪投降?

(张伟烈大使)

一、起起伏伏摩洛哥

非洲摩洛哥首府巴拉特,正是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的驻地。在并不算久远的年,这里曾发生了中国大使在外国领土遭遇的最危险的事件——血腥政变。

摩洛哥濒临大西洋,温顺的海风吹拂着这个国家,荡漾的碧波塑造着独一无二的美景。

早在公元六世纪时,西渡至此的阿拉伯人率先发现了这片土地,并用“摩洛哥”一词来命名这一块地方。而在阿拉伯语中,“摩洛哥”一词的意思正是“重洋之外遥远而美丽的西方”。

在被阿拉伯人统治的时期,摩洛哥曾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两次攻占伊比利亚半岛,也就是如今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在的领地。

但在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航海业迅速发展,摩洛哥遭到了西班牙的反攻,海岸一线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摩洛哥风光秀丽)

步入20世纪后,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法国挥剑直指摩洛哥,摩洛哥被迫沦为了法国人的殖民地。

直至年,摩洛哥人终于获得了独立,并在三年后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一连串的沟通之后,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大使张伟烈赴任摩洛哥,拉开了中国与摩洛哥携手合作的崭新篇章。

然而,令张伟烈大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任不久的他竟然亲眼目睹了一场血腥的政变。

二、生日宴席,受邀前往

年7月,张伟烈大使正在宽广的办公室里处理外交事务,柔和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办公桌上,密密麻麻的卷宗时不时浮起片片灰尘。

这是张伟烈大使来到摩洛哥的第9个月了,在这并不算长的任期里,他一直兢兢业业,研读摩洛哥的风俗人情、历史沿革,为正式成为摩洛哥的特命全权大使做准备。

在当时,尽管张伟烈大使到任颇久,但因为尚未递交国书,因此他的身份只能是普通的外交人员。

(张伟烈大使)

然而一日早上,一封来自于摩洛哥内务部的请柬打破了这可贵的平静。

请柬的内容干练而明确: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生辰在即,兹定于7月10日上午十时,于斯基拉特宫与诸位共襄盛举,以贺良辰,敬请光临!

不过奇怪的是,在接到请柬之后不久,摩洛哥的礼宾司竟是匆忙地打来电话,要求只准男士出席,女性人员另听安排。

身居他国领土,对方的要求自然要听得进去,因此中方并未提出异议,只是询问了活动的相关内容。

而摩洛哥方面的回答则是延续了请柬的干练,称:“良辰美景,细软沙滩,佳肴红酒,敬请期待!”

听罢,张伟烈大使心情大好,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得以参加摩洛哥方面举行的盛会,这必将有利于外交工作的开展,如果处理得当,定能在哈桑二世的心中留下极佳的印象。

(摩洛哥皇宫入口处)

哈桑二世生日宴席一早,张伟烈大使便整装待发,早早地收拾好了装束打扮,清点了随行所带的礼品,想要好好的在这一场盛会中陶醉一番。

三、血腥政变,伤亡惨重

作为哈桑二世生日宴席的举办地,斯基拉特宫距离拉巴特城市中心并不算太近,有着接近30公里的距离,濒临大西洋沿岸的海滩。

这样一处地方自然是风景如画,哈桑二世将举办地选在此处,似乎并无不妥。

当张伟烈一行人乘坐公务用车,缓缓地行驶在卡萨布兰卡的公路上时,他们在极为遥远的距离就能望见那座恢弘的宫殿——斯基拉特宫的屋顶是一层镀金的半球状物体,周围的四座尖塔巍然耸立,尽显辉煌。

(斯基拉特宫)

出于安全的考虑,当张伟烈大使一行人抵达目的地之后,只能徒步入宫。

入口处,数十名身着军装的卫兵挺拔耸立,目不斜视,彰显着这座千年古国的威严气度。

再步行十余米,身着礼服的礼宾官员深深鞠一躬,耐心而细致地查阅着来宾的请柬,再缓缓地将来宾引入正殿。

斯基拉特宫内绿草茵茵,腾空升起的气球美不胜收,巍峨的棕榈树默默注视着来宾,威严而柔和。远处的海鸥不时地掠过宫殿的上方,极目远眺,白帆点点如诗如画……

进入宫殿内部,哈桑二世是端坐在大殿的正椅之上,身旁粗壮的罗马柱子冰冷而坚固,恰如他那张面无表情的脸。

张伟烈大使在拜会完哈桑二世之后,便开始欣赏着宫殿内部奢华的装饰——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斯基拉特宫的中国人。

(哈桑二世(右))

精致的门窗、细腻的雕花、传承千年的《古兰经》、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这一切都让张伟烈大使陶醉其中。

时至晌午,精美的银质器皿中摆满了非洲特产的名贵水果和伊斯兰世界独特的小吃,硕大而夸张的烤羊排摆在中央,使得来宾纷纷侧目。

悠扬的音乐轻松而欢快,觥筹交错之间人们颇为尽兴。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这愉悦的氛围之中时,突如其来的几声枪响击碎了这看似的平静。

四、人间炼狱,镇定求生

在一开始,人们还以为是哈桑二世的卫队误触了扳机,纷纷走出殿堂,在毫无防御的情况下向外张望。结果只见哈桑二世的卫队全军覆没,数不清的军人涌入大殿,频频鸣枪示警。

如此情景,何其可怖!

(哈桑二世)

惊慌失措的人们四散逃亡,但整个大殿只有一处出口,推搡之中,倒地遭受踩踏者不计其数,而逃至门口的国公大臣、外交使节们则是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扫射。

好端端的生日宴席,顷刻之间变成了人间炼狱般的屠杀场——昔日身份高高在上的特权使节,有的竟是当场痛哭流涕,呆坐而不知如何自救……

张伟烈大使保持镇定,冷静地躲在了餐桌的后边,将椅子横放在身前用以抵挡飞来的子弹。但在他的身旁,比利时的大使被击中胸口,当场去世,四溅的鲜血洒满了张伟烈大使的袖子。

越来越多的外国使节们开始思索自救之法,但仍然有数不清的贵宾们涌向那个注定死亡的门口。

刺耳的枪声连绵不断,贵宾们鬼哭狼嚎的呼救声此起彼伏,斯基拉特宫成为了人间炼狱。

面对如此景象,张伟烈大使竭尽全力保持冷静,回想自己曾在新四军军营战斗的经历,冷静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五、冷静分析,避难海滩

在张伟烈大使看来,斯基拉特宫只有一处入口,也只有一处出口,那就是叛军封锁的东门。很显然,东门是不能走的。

大殿的南边、北边皆是高墙,就算有工具的辅助,那也是无法翻越的“天堑”。

(摩洛哥海岸)

如此一来,这场危局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从西面突破——大殿的西面是一排排漫长的观海长廊,登上长廊,可以俯瞰大西洋的风光。倘若攀着乱石而下,便可以直抵海滩,再绕行到公路上去。

想到这些之后,张伟烈大使果断行动,拽起了身旁的翻译官,举着勉强防身的木板,拼命地向西面的沿海长廊跑去。

张伟烈这边的动静被躲在地上求生的外国大使和东门的叛军尽收眼底,很快的,他和自己翻译官的身后就跟随了一大批人。

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务必要快!

张伟烈大使和自己的翻译官直接顺着乱石从长廊之上滑下,不顾被碎石划破的伤口,拼命地冲向了海滩。

然而,偌大的海滩之上,越来越多的叛军包围了斯基拉特宫。

(摩洛哥海滩)

危急时刻,张伟烈大使拉着自己的翻译官趴在了海滩上,用沙子遮盖住自己的身形,轻声对着身边的人说道:“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动!我们静观其变。”

而大部分跟随着张伟烈大使逃亡的外国使节们则没有这般幸运了,他们被叛军的枪声吓退,最终退回了大殿之内。

此时的大殿,除去血腥,便还是血腥。

六、叛军首领

在大殿内,权贵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叠放在一起,哈桑二世的国王卫队和叛军的军队相互对峙,一场冲突在所难免。

然而,遥想自己生日宴会上竟然发生如此悲剧,哈桑二世已经战意全无,国王卫队很快就缴械投降,哈桑二世也被关在了一间房内。

(摩洛哥士兵)

而也正是在这间房间里,哈桑二世见到了叛军的首领——摩洛哥皇家军事学院院长麦德布赫将军。

麦德布赫将军率领着数千名亲信,包围了斯基拉特宫,发动了政变。

看着身前瑟瑟发抖的哈桑二世,麦德布赫得意洋洋,宣布废除这一无能的国王,并将摩洛哥在殿内的一众大臣全部杀尽,斯基拉特宫血流成河。

但是,麦德布赫将军为何要发动政变呢?这其实与其信仰有关。

哈桑二世和麦德布赫将军本是同窗好友,两人都是伊斯兰教忠实的信徒,但由于一系列的摩擦与矛盾,哈桑二世曾在公共场合指责麦德布赫将军,称其是“伊斯兰教的弃儿”。

手握大权的麦德布赫将军对此一直怀恨在心,他渴望自己伊斯兰教的信仰能够得到哈桑二世的认同。

当这种渴望发展到极端之时,便演变成为“怨恨”,发动政变成为进行身份确证的极端选择。

(哈桑二世)

伴随着身份认同的迫切渴望,穿插着理性谋划与非理性冲动,麦德布赫将军最终走上发动政变的道路,麦德布赫将军认为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在那里他可以见到主,找到自我的社会归属。

在年幼的时候,麦德布赫将军选择伊斯兰教信仰,放弃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成为货车司机,并一步步成为了皇家军事学院的院长。

成为所谓的政变统领,是麦德布赫将军不可调和的种族身份冲突发展到高潮之时的极端选择。

麦德布赫将军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确认自身的身份,解答“我是谁”的身份质疑……

而就当麦德布赫将军风光无限之时,“意外”却发生了。

七、意外平叛

说来令人感到匪夷所思,麦德布赫将军的一名属下意外走火,击中了他的脖颈,一枪就要了他的命。

一时间,叛军群龙无首,大殿之内乱作一团;

再说那哈桑二世,在遇到麦德布赫将军这次政变之前,他已经遭遇过三次政变、六次暗杀,却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逃出生天。

(《古兰经》)

这一次,当他被单独羁押在房间里的时候,就一直用《古兰经》的教义训导看押他的士兵,要求其真心悔过,如果能够偷偷放他走,日后加官晋爵,财富应有尽有。

本来看押哈桑二世的士兵就要受不了这诱人的利益,大殿之内又突然传出麦德布赫将军生死的消息,他们瞬间反戈,跪地向哈桑二世称臣。

随后,他们拥簇着哈桑二世出现在大殿之内。叛军见大事不成,纷纷跪地投降。

如此一来,这场谋划良久的反叛,就这么戏剧性地得到了平息。

与此同时,被围困许久的张伟烈大使和他的翻译官则是趁机离开了尸横遍野的海滩,迅速返回使馆……

同年7月10日晚11点,哈桑二世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政变已被平息。

此时,满身泥泞、疲惫不堪的张伟烈大使才昏昏沉沉的睡去。

政变彻底平息之后,摩洛哥官方媒体报道:近千名参加哈桑二世生日宴会的嘉宾中,近百人死于叛军的枪口之下,上百人受伤。

(摩洛哥的梦幻下危机四伏)

当有人向张伟烈大使提问“是否害怕”时,张大使平淡地回应道:

“害怕是没有的,但紧张是少不了的。子弹不会因为你有外交豁免权就不打你,保全自己和身边人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

沉着冷静的张伟烈大使,最终安然无恙,此后出任苏联、蒙古、泰国等国的大使,政绩斐然。

参考资料:

王民伟.历史需要细节:一个后代眼中的老外交官往事[M].世界知识出版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