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巴菲特系列杨百万上海滩的草莽 [复制链接]

1#

他从倒卖国库券起家,后来转战股市,历经几轮牛熊而不倒;他懂得进退、克制贪婪,笑到了最后。

作者

端木清树

编辑

伊页

年4月底的一天,一个刚刚失业的年轻人,专门换上一身破旧的衣服,夹着一个破旧的黑色拉链包,匆匆踏上了从上海开往合肥的夜班火车。

咣当咣当10多个小时之后,他来到了合肥市建设银行寿椿路信仛部。稳定一下情绪,向女营业员问道:

“有没有国库券?”

“有,你要买?”

“现在总共有多少?”

女营业员抬起头,惊讶地打量着这个衣着破旧的男子。她只见过有人要把国库券卖给银行,还从没见过要买的人,更不用说对面这个人的口气之大,竟然问银行一共有多少国库券!

缓过神来后,她略带神气地回道:

“十万六千五百元。”

没想到男子又说:“我全部买进!”

女营业员慌忙叫来了经理,经理反复确认道:你是要十万还是一万?

这男子当众拉开手里的包,取出扎好的人民币,银行人员这才意识到他不是开玩笑。于是,他以98元/张的价格全部买了下来。

当时营业部还没有点钞机,营业员用了好久才把钱点完。《安徽日报》记者闻讯赶来,对男子进行现场采访:

“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国库券?”

“为什么?年国库券就要到期,收益率已经超出银行储蓄利率3倍,何乐而不为呢?我给你们仔细算算这笔账……”

记者听得入了迷,连连夸他“精明过人”。

但他们哪里知道,他晚上就要返回上海,第二天上午以元多的价格卖掉了。

这一来一回,他赚了元——这时上海普通职工的月收入只有40元左右。

卖给上海的银行之前,他还细心地把国库券的捆扎带去掉——因为那上面印有合肥银行的字样,他怕上海直接联系合肥,就断了他的财路。

这个人的名字,此时还叫杨怀新。

01逼上梁山

年,杨怀新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铁合金厂。在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被直接分配进厂,实属幸运。

他一路从普通炼钢工人做到仓库负责人,管理着千万元的资产。他爱学习,尤其喜欢读书看报。但厂里的规矩是:宁愿你闲着也不能读书看报。他就打游击,趁领导不在的时候看。

年,杨怀新的工作场景

他的对象钱梅凤,和他是初中的同班同学,也是一条马路上的街坊。那女孩家是个大家族,而杨怀新的原生家庭就很穷。不过,准岳母却非常看好这个女婿,执意要女儿嫁给他,周末还经常让怀新去她们家吃饭。甚至对女儿讲:你要是找别的男朋友,就再也不要来见我了!

最终二人走到了一起,挤在9平米的员工房内,生下一个儿子。

杨怀新脑子活络,不但本职工作干得好,还悄悄干起了副业。

在铁合金厂里,他连续3年获评“优秀生产者”,拿过五次“五好职工奖状”。

副业则是,先帮他妻子的工厂推销电线,后来干脆仿照国外的产品做起了电源线插头,承包给浙江一家工厂来生产,让妻子辞职专门卖这个,一个月收入有多元。

没几年,三口之家就攒下2.9万,还买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装了电话——当时他们厂长家里都买不起这些。

也正是这些,给他带来了一场变故,差点没进去。

厂里早就对他的“暴发户”形象感到疑点重重,恰好仓库又连连失窃,被偷了一吨铜锭,所以怀疑他“监守自盗”,一度被公安带到“铁门铁窗”里施加压力、要求“坦白从宽”。

他向妻子交待:厂里可能不会放过我,如果我有什么意外,你一定要把孩子拉扯大。

但清者自清,真正的小偷被抓住了。可年轻气盛的杨怀新咽不下这口气,于年3月28日正式辞职。

02第一桶金

辞职之后,他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订了市场上能买到的所有报纸,一共73份,挤满了小小的房间。

忽然,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在这之前,国库券是不允许买卖的。一旦认购国库券,这笔钱就变成“死钱”了,急用的时候也没法换成现金,所以没人愿意认购,都是以任务摊派的形式分下去。而国家建设又急需资金,便决定放开管制。

杨怀新从电影《子夜》上看到过: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他就开始遐想,说不定能从中赚上一笔。

4月21日上午,杨怀新便揣着2万块钱来到银行门口。他反复地思考:国库券的票面利率是15%,而银行存款利率只有5.4%,即便券的价格跌了,坚持到期拿利息也比存银行划算啊。于是他以元的价格全部买入。

下午迫不及待地去看行情,发现涨到了元!他赶紧卖出,一天就赚了多,相当于他两年的工资了。

这第一笔获利,给了他极大鼓励,犹如一根火柴擦出了他后半生的亮光。

不过,很快价格就升到高位,没什么空间了。

他又想到,既然全国有8个城市试点,那看看别的城市是什么行情?他托合肥的弟弟打听,合肥国库券只有98元,和上海的价差达到了5块多。于是他果断取出全部积蓄,又向亲戚家借钱凑够了13万,连夜赶往合肥,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离开合肥时,他留下了一句灰太狼的名言:

我还会回来的!

其实合肥那边正发愁这笔钱怎么用活呢,巴不得他全买了。

就这样往返于上海和合肥之间,他连干了一个多月:到合肥之后就买国债,买完就回宾馆休息,到晚上就坐89次列车返回上海,第二天一下车就找好票贩子预定晚上去合肥的票。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每次回到家就是数钱。

那时候钞票都是10元面值,他就那样哗啦哗啦地数,一数就是四五个小时。后来实在“手抽筋”,干脆买了一台点钞机。

杨怀新用过的点钞机

但除了数钱之外,还有两大烦恼:

一是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二是箱子太沉,路上太累。

杨怀新的睡眠出现了大问题,晚上吃4粒安眠药也只能睡两个多小时。在火车上又不敢睡——有一次打盹,被两个人“拿错了箱子”,幸亏临座叫醒他,追了好几节车厢才找到,吓出一身冷汗,此后他再也不敢打盹了。

当时不能异地取款,只能带现金,行李箱越来越重。他称过,一万块钱重一斤二两,一百万就有几十公斤。

最麻烦的是过安检,X光一照,哇!都是人民币!他常常被当作小偷或贪官外逃,扣下来审查。

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去上海公安局请公安人员做保镖。块钱一个月,两个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保障安全,二是为了拉个“垫背的”:虽然改开已经好几年了,但整个社会的思维还没有扭转,经常会出现“打击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声音,他很担心异地倒卖国库券是违法的。请了公安之后,至少可以在辩护词上写道:

警察都不知道违法,我又如何知道。

第二天,上海《解放日报》刊发新闻:

上海已出现私人雇用贴身保镖……经营塑料电线业务的个体户杨怀新,经常携带巨款去外省洽谈业务,今年七月初,他聘请了一名私人保镖随他一起去安徽合肥出差,他说:尽管安徽的社会秩序稳定,本人又无私怨,但还是要预防万一。出差途中,他自买自带干粮,不接烟、不吃请。杨怀新的保镖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年轻人,身高1米80,学得一手好武艺,既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又懂政策法律,他为杨怀新配备了密码报警手提保险箱,并佩带了防卫器械……这位“保镖”说:客户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当挺身而出。

杨怀新和“保镖”合影

自从请了公安,出门爽翻天。他们会提前开好执行公务证明,还带着枪,一路畅通无阻。到了外地,人家一看这么隆重,也非常配合。这让杨怀新饱尝了一番“狐假虎威”的滋味。

此后,他还专门雇了几个人到外面跑,发现哪里有低价国库券就给他打电话,先后去过山西、福建、河南、东北、山东等地。

经过半年没日没夜的拼搏,净赚了一百多万。

随后,他申请改名“杨怀定”——因为“是改革开放使自己怀定了改变命运的决心”。

从此杨怀定名扬上海滩,江湖人称杨百万。这一年他38岁。

03主动报税

有一次,他的小侄女告诉他:

我爸爸说,别看你叔叔现在这么风光,政策一变他就会倾家荡产。

以前的铁合金厂同事也常常提醒他:

以后都是要秋后算账的。

更让杨百万害怕的是,他的事传到了高层那里,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在文件上批示,看看我们制度上有什么漏洞,怎么让个人赚了那么多钱。杨百万听说后,再一次失眠了——他经历过那个年代,知道一顶帽子有多重。

冷静下来后,他去了税务局。

填完来访表,工作人员惊讶地说:

“你就是杨百万啊!我们老早就注意你了,听说你买卖国库券发了财。

“对对,我就是来问一下,买卖国库券需不需要交税?”

他们拿出《税法》查了查,没提交税的事。杨又问:

“是不是上边忘了?”

“好,我们请示一下再答复你。”

几天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回电:为了促进国库券发行和流通,国库券买卖不征税。杨百万这才放下了心。

领导听说这件事后很高兴,专门在报纸上发了一篇《公民的纳税意识》表扬他主动报税的行为。而他则细心地把这份报纸保存起来,以防政策有变。

经过此事,杨百万才终于在证券市场放开了拳脚。

04转战股市

杨百万的故事日渐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他去外地收券。再后来,外地人明白过来,就直接跑到上海,不经他们转手了。一时间,上海乃至全国都掀起了国库券热潮。

随着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杨百万把目光转移到了股票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上海和深圳的交易所成立之前,中国就已经有股票市场了。

年上海发行第一张股票时,杨百万就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