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追风筝的人》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据他所述,书是在塔利班“”成功袭击美国双子塔六个月之后完稿,当时“伤口尚新,民愤未平”。这种背景下,他完成了一个关于真实的阿富汗的故事。
重读《追风筝的人》是因为近期美军从阿富汗撤军,原计划抵挡三个月的美军,三天时间内被塔利班攻陷喀布尔,获得了阿富汗的掌控权,媒体大量发布8月15日喀布尔机场仓皇撤理、混乱不堪的情况。
阿富汗央行行长阿杰马尔·艾哈迈迪说,一听到塔利班进入喀布尔的消息,他就匆忙赶到机场,被同事推上了一架军用飞机。他表示,他上飞机时什么都没来得及带,而且还被挤掉了一只鞋。他还透漏:为了阻止塔利班获得资金,美国冻结了阿富汗政府在美银行中的数十亿美元储备,这让他对阿富汗的经济前景感到非常担忧。
阿米尔与父亲逃离之路一样充满危险。“我们凌晨两点离开喀布尔,自那时起我的内脏就已经翻江倒海”,“我三更半夜在这路边干什么呢?我应当躺在床上,盖着毯子,身旁放着一本毛边的旧书。这肯定是一场梦,肯定是。明天早晨,我会醒来,朝窗外望出去:人行道上没有那些阴沉着脸的俄国士兵在巡逻;没有坦克在我的城市里面耀武扬威,它们的炮塔活像责难的手指那样转动;没有断壁残垣,没有宵禁,没有俄国军队的运兵车在市场上迂回前进。”从喀布尔一路艰辛,被蛇头带到贾拉拉巴特,通过长60公里的开伯尔隘口,最后他们藏身在油罐车车罐里被带了出来,去到巴基斯坦白沙瓦,之后辗转来到美国,一路乱像纷纷,一路苦难深重,乱世的人命没有价值。
书中写道“在喀布尔,你再不能相信任何人——为了获得悬赏或者因为受到威胁,人们彼此告密:邻居告发邻居,儿童揭发父母,兄弟陷害兄弟,仆人背叛主人,朋友出卖朋友。”“他们将喀布尔人分成两派:告密的和没有告密的。最麻烦的是,没有人知道谁属于哪一派。裁缝给你量身时,你几句无心快语可能会让你身处波勒卡其区的黑牢。对卖肉的老板抱怨几句宵禁,你的下场很可能是在牢栏之后望着俄制步枪的枪管。甚至在吃晚饭的桌子上,在自家的屋子里,人们说话也得深思熟虑——教室里面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教小孩监视父母,该监听些什么,该向谁告发。”
战争的残酷,对社会与生活的破坏,及对生命践踏,确实让人深受震撼,“在阿富汗,有很多的儿童,却没有童年”。
人世间最可贵的还是和平。重读《追风筝的人》,又一次深深读懂了“有国才有家”,“没有世界和平,只有国家强大”的意义。
再插一句: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侨民涌入阿富汗喀布尔机场争夺回国航班席位的时候,得益于我们国家对阿富汗局势准确判断,在阿富汗的大部分中国公民早在七月份已经被接回家,目前回国的阿富汗侨民已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隔离,可以自由活动了。
虽然还有少量中国人民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滞留当地,但是我们的在阿大使馆依然正常运行,大使馆永远是在海外中国人民的坚强后盾,也守护着每一位国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