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方援建津巴布韦议会大厦项目进展顺利拉动 [复制链接]

1#

中国援建津巴布韦新议会大厦施工现场

当地工人返回中方营地午休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李修莉、高俊雅):由中方援建的津巴布韦新议会大厦是中国在南部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也是落实中非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新议会大厦已顺利进入主体结构基础施工阶段,项目的推进同时也拉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当地建筑市场发展。

中方援建的津巴布韦新议会大厦位于津首都哈拉雷西北的祈祷山上,由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建设用地8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该项目于年9月28日开工建设,经过4个月的道路建设、场地平整及土方平衡工作,于今年1月底正式进入基础施工阶段,目前正进行议员办公大楼基础施工。

新议会大厦同时还是哈拉雷新城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当地周围原本是农村,村民们基本靠天吃饭。现在,很多村民来到新议会大厦项目上工作,并且学会了一技之长,有了固定收入。项目负责人、上海建工集团项目经理蔡力波介绍说,目前该项目在当地用工多人,采用“传帮带”模式培训当地工人:“中国工人和当地工人的比例大概将达到1:5以上,我们会有一个中国工人手把手地教他们,根据不同工种的要求,带五六个或者七八个当地工人一块做。如果培训出3名当地工人,这3人又会带其他当地人去做,这种培训可以传递下去。所以,短时间内整个培训效果和劳动技能都会得到大提升。”

新议会大厦开工建设后,原本待业在家的西伊在项目上找到了一份工作,经过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钢筋工人:“以前没工作,我学了3个月(学会处理钢筋),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我们这些人的生活都好些了。”

蔡力波表示,中国工地培训出来的工人在当地建筑行业非常受欢迎,而“中国规范”的推广也有助于推动当地建筑市场的发展:“把当地人培训出来以后,也会为当地的建筑市场带来变革和影响。因为他们,中国规范、中国设计以及中国施工的要求在别的工地会得到更好的推广。掌握了劳动技能以后,(这些工人)将来在市场上找工作会容易些,因为有了议会大厦项目的工作经历,对方也会更加看重。”

新议会大厦的建设过程中,还在当地采购水泥、沙子、木方等建筑材料。从无到有,从质量一般到优质生产,项目的建设也推动了津巴布韦建筑行业上游产业链的发展。蔡力波举例说:“原来当地建筑市场上供应沙子的厂家非常少,都是我们发展起来的。其实,当地沙的质量非常好,很干净。有几个当地人找到我后,我就鼓励他们,我来下订单你们来采沙子,洗干净,筛好送过来。当地人觉得有钱赚可以合作,就慢慢发展起来几家沙厂。”

据了解,津巴布韦新议会大厦将于年3月竣工,建成后将是一座兼具办会、办公功能的综合性建筑,也将成为津巴布韦的标志性建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