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整理西域文明碎片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 [复制链接]

1#

《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

作者:张安福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周珍

篇幅:三卷本

字数:万字

出版时间:年11月

定价:元

西域是历史上多民族多文化互相碰撞与交融的舞台,种族迁徙,宗教变更,*权更迭,每一次都是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西域历史的记载更是断断续续,不同时代的文明掩埋在漫漫黄沙之下,碎片叠加。所以,对于西域文明碎片的整理,如墓葬遗址、宗教遗址和起伏在戈壁沙漠中的城址烽燧,历经千年,承载着西域的社会生活、贸易、宗教、*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凝结,是整理西域历史遗存和探析文明进程的关键。

20世纪初期,西域地区掀起探险热,也开启了发掘西域历史文化遗存的冰山一角,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是其所得的成果囿于自身能力与客观条件的限制,尚有更多的遗存等待着被发现和释读。

塔里木盆地,这个荒漠广袤、绿洲斑驳的地区,曾经有“世界文明的钥匙丢失在了塔克拉玛干”之说,是一片神奇之地。在中原地区惨遭兵燹、战火纷飞之时,塔里木盆地恰好因为地域玄远而在相对和平的地区维持自身的发展,加之气候干燥、黄沙广布,使得大量宗教遗址和墓葬遗址得以保存,千年之前的建筑仍然有大量遗存,这些遗存散布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的塔里木盆地,成为西域历史碎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区。

《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站在考古的角度去踏查,以史学家的眼光去探究和阐释,前后历经八年,将西域文明的碎片搜集整理起来。最初这些成果是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的结题内容,后来又被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体现了学界对这些调查整理成果的重视,也进一步促使这些被掩埋在黄沙之下的历史遗存以系统的形式问世。

《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目录

序:马大正

绪论

第一节环塔里木地区与西域文明的形成

一、环塔里木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二、河流、绿洲与西域文明

第二节西域代表性的地理考察

一、中国古代的西域考察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内外西域代表性考察

第三节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整理的路径与方法

一、调查路径

二、调查方法

三、目前的研究困难及成果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环塔里木城址烽燧调查与研究

第一章汉唐西北局势及其对环塔里木地区的经略

第一节汉代西北危机下河西四郡的设置及相关遗址

一、匈奴的威胁

二、河西四郡的设置

第二节中原*权在环塔里木地区的经略与军事布局

一、汉朝在环塔里木地区的经略及军事布局

二、魏晋南北朝在环塔里木地区的经略及军事布局

三、隋唐在环塔里木地区的经略及军事布局

第二章环塔里木汉唐城址遗存与布局

第一节城址的地域分布

一、东天山南麓、北麓城址

二、中天山南麓北道城址()

三、昆仑山北麓、丝绸之路南道遗存城址()

四、葱岭以西古道城址()

第二节环塔里木汉唐城址类型与布局规律()

一、城址类型()

二、城址建筑形制()

三、城址的布局规律()

第三节环塔里木屯城布局与汉唐西域战略()

一、汉代西域战略进程与屯城布局()

二、唐代“安西四镇”的屯城布局()

第三章环塔里木汉唐烽燧遗址与布局()

第一节汉唐烽燧遗存的现状()

一、两汉时期的烽燧遗址()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烽燧遗址()

三、唐朝时期的烽燧遗址()

第二节环塔里木地区汉唐烽燧制度()

一、汉代烽燧制度的形成()

二、唐代烽燧制度()

第三节汉唐环塔里木烽燧布局与西域战略的演变()

一、汉代环塔里木烽燧防御系统()

二、唐代环塔里木中道、南道烽燧防御系统()

三、汉唐西域战略与环塔里木烽燧布局演变()

第四章环塔里木汉唐城址、烽燧现状与保护研究()

第一节环塔里木汉唐城址、烽燧保护现状()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第二节环塔里木汉唐城址、烽燧保护路径()

一、历史遗址的实体修复与数字化保护()

二、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土遗址保护()

三、探索遗址保护新视角()

第二部分环塔里木墓葬遗存调查与研究绪论()

第一节环塔里木墓葬遗存调查与研究现状()

一、百年来的环塔里木地区相关的墓葬考古发掘情况()

二、相关研究情况概述()

第二节环塔里木墓葬遗存调查研究的时空界定与研究方法()

一、时间与空间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环塔里木水系、绿洲和墓葬遗存()

第一节中天山南麓水系、绿洲城邦与墓葬()

一、孔雀河流域()

二、开都河流域()

三、渭干河—库车河流域()

四、阿克苏河流域()

第二节阿尔金山—昆仑山北麓与帕米尔东麓水系、绿洲城邦与墓葬()

一、车尔臣河流域()

二、和田河流域()

三、克里雅河、尼雅河流域()

四、叶尔羌河流域()

第二章环塔里木北道径流区域墓葬地理分布()

第一节东天山南麓径流区域主要墓葬分布()

第二节孔雀河流域、罗布泊周缘主要墓葬分布()

第三节博格达山南麓径流区域主要墓葬分布()

第四节中部天山南麓径流区域主要墓葬分布()

第三章环塔里木南道径流区域墓葬地理分布()

第一节阿尔金山北麓径流区域主要墓葬分布()

第二节昆仑山北麓径流区域主要墓葬分布()

第三节帕米尔径流区域主要墓葬分布()

第四章环塔里木地区墓葬文化探析()

第一节史前时期环塔里木地区墓葬中主要的文化类型()

一、苏贝希文化、焉不拉克文化()

二、小河文化()

三、察吾乎文化()

四、扎滚鲁克文化()

五、群巴克文化()

六、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文化()

七、史前时期其他墓葬文化()

第二节汉唐时期环塔里木地区的墓葬文化与宗教信仰()

一、汉唐时期的典型墓葬()

二、墓葬所反映的社会宗教信仰()

第三节汉唐时期环塔里木主流墓葬文化分析()

一、汉唐时期墓葬中的周边文化因素()

二、汉唐中原文化影响的逐渐深入()

第五章环塔里木墓葬遗存的文化价值及保护()

第一节现存环塔里木墓葬遗存价值探析()

一、探寻环塔里木水系绿洲变迁与人类生存关系的地理坐标()

二、窥视环塔里木多元宗教文化元素的重要窗口()

三、阐释环塔里木古代社会历史的物质载体()

第二节现存环塔里木墓葬遗存的保护路径()

一、环塔里木墓葬保护面临的问题()

二、环塔里木墓葬遗存保护的路径()

第三部分环塔里木宗教遗存调查与研究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时限()

二、研究地域()

三、研究对象()

第四节发现与研究概况()

一、国外学者对环塔里木地区宗教遗址的考察与研究()

二、国内学者对环塔里木地区宗教遗址的考察与研究()

三、课题组对环塔里木地区宗教遗址的考察活动()

第一章环塔里木地区宗教形态的多样性()

第一节原始宗教()

一、自然崇拜()

二、灵*崇拜()

三、生殖崇拜()

四、萨满教()

第二节佛教()

一、佛教在环塔里木地区的初传()

二、佛教在环塔里木地区城郭诸国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节祆教、景教、摩尼教、道教及伊斯兰教()

一、祆教()

二、景教()

三、摩尼教()

四、道教()

五、伊斯兰教()

第二章史前时期的宗教遗存及其宗教信仰()

第一节岩画及其反映的宗教信仰()

一、环塔里木地区岩画的空间分布()

二、岩画反映的宗教信仰()

第二节墓葬及其反映的宗教信仰()

一、环塔里木地区典型墓葬的空间分布()

二、墓葬反映的宗教信仰()

第三章汉唐时期宗教遗迹的空间分布与分期()

第一节空间分布()

一、于阗地区()

二、疏勒地区()

三、龟兹地区()

四、焉耆地区()

五、楼兰地区()

六、高昌地区()

第二节宗教遗址的分期()

一、寺庙的分期()

二、石窟的分期()

第四章汉唐时期宗教遗存的建筑形制及分布特点()

第一节寺庙遗址的形制布局()

一、佛教遗址()

二、祆教、景教遗址()

第二节宗教遗存的分布特点()

一、祆教()

二、佛教()

三、摩尼教()

四、景教()

五、道教()

第五章汉唐时期宗教遗物与文化信息()

第一节祆教遗物()

一、祆教徒的葬具:陶棺()

二、祆教徒的祭祀道具——青铜双兽铜盘()

第二节佛教遗物()

一、壁画()

二、雕塑()

三、文书()

第三节摩尼教遗物()

一、壁画()

二、文书()

第四节景教遗物()

一、壁画()

二、文书()

第五节道教遗物()

一、彩棺()

二、绘画()

三、文书()

四、织物()

第六章环塔里木地区宗教遗存的保护策略研究()

第一节环塔里木地区宗教遗存的破坏原因()

一、客观原因()

二、主观原因()

第二节环塔里木地区宗教遗存的保护对策()

一、加强对宗教遗址的监管力度()

二、加大对宗教遗址保护的投入()

三、加强宗教遗址的本体修复和环境维护()

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五、提升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7)

图表目录

绪论部分图表

图1:环塔里木地区地形图(4)

图2:环塔里木地区水系图(4)

图3:张骞出使西域路线(7)

图4:玄奘西行求法路线(10)

图5:丘处机西行路线(15)

图6:普尔热瓦尔斯基罗布泊地区考察路线图(20)

图7:斯文·赫定考察队沿塔里木河顺流而下(22)

图8:斯文·赫定发现的楼兰房址(22)

图9:斯坦因穿越的瓦罕走廊(23)

图10:斯坦因发掘的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25)

图11:斯坦因发掘前的尼雅居住遗址(25)

图12:西域考古探险团在克孜尔(28)

图13:西域考古探险团在库车绿洲测绘(28)

图14:橘瑞超考察时的高昌故城(29)

图15:考察中的袁复礼、斯文·赫定和徐炳昶(31)

图16: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沙漠行程(31)

图17: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行程单(32)

图18:李吟屏等前往丹丹乌里克遗址(33)

图19:流沙掩埋下的丹丹乌里克遗址(33)

图20:“中日共同考察队”前往丹丹乌里克遗址(35)

图21:发掘前的丹丹乌里克遗址(35)

图22:发掘后的丹丹乌里克遗址(36)

图23:小河流域调查区域内遗存点位置图(41)

图24:罗布泊地区主要考古遗址及新发现遗址位置图(42)

图25:吐鲁番盆地第一次考察路线图(43)

图26:吐鲁番盆地第二次考察路线图(43)

图27:吐鲁番盆地第三次考察路线图(44)

图28:塔里木盆地南北两道考察路线图(47)

图29:考察营盘遗址路途的艰辛(58)

图30:考察阿萨城堡(58)

图31:西域出土文书馆藏国家(59)

图32:西域出土文书涉及语言类别(59)

表1: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西域求法高僧(9)

表2:《大唐西域记》所载环塔里木地区城邦概况(11)

表3: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考察队四次考察概况(34)

第一部分环塔里木城址烽燧调查与研究图表

图33:汉初北方边境形势示意图(66)

图34:河西地形图(67)

图35:汉代河西长城、关隘布局(69)

图36:锁阳城遗址(70)

图37:锁阳城遗址航拍图(70)

图38:锁阳城遗址平面图(71)

图39:锁阳城内城(72)

图40:锁阳城遗址西北角墩(72)

图41:锁阳城遗址塔尔寺残存佛塔(72)

图42:悬泉置遗址平面图(73)

图43:悬泉置遗址航拍图(73)

图44:悬泉置遗址现状(74)

图45:破城子遗址(76)

图46:破城子遗址航拍图(76)

图47:破城子角楼(77)

图48:破城子东城墙(77)

图49:西汉西域(82)

图50:唐代西域(87)

图51: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及都督府组织结构(88)

图52:东天山南麓汉唐屯城布局示意图(93)

图53:高昌故城城墙(93)

图54:高昌故城“K”遗址“摩尼画像”(勒柯克,年至

年)(94)

图55:高昌故城“可汉宫殿”遗址(斯坦因,年至

年)(94)

图56:高昌故城可汗堡遗址(年)(95)

图57:高昌故城航拍图(谷歌地图年)(97)

图58:高昌故城内部结构图(97)

图59:西南大佛寺遗迹航拍图(98)

图60:高昌故城大佛寺遗迹(98)

图61:高昌故城东南小佛寺遗迹(99)

图62:交河故城航拍图(99)

图63:交河故城干道与区划平面图()

图64:唐代中期西域东部交通图()

图65:交河故城南城门()

图66:交河故城大佛寺遗址(20世纪初)()

图67:交河故城塔林遗址航拍图()

图68:交河故城塔林遗址现状()

图69:安乐古城现状()

图70:高昌时期《金光明经》写本()

图71:柳中古城遗迹(年)()

图72:柳中古城遗址(年)()

图73:柳中古城遗存航拍图(20世纪60年代)()

图74:柳中古城遗存航拍图(年)()

图75:柳中古城遗迹外侧()

图76:大河古城遗址()

图77:大河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78:大河古城角楼遗址()

图79:唐朝破城子航拍图()

图80:唐朝破城子遗址*()

图81:唐朝墩古城遗址*()

图82:北庭故城遗址()

图83:北庭故城残存城墙()

图84:北庭故城平面图()

图85:冯洛守捉平面图*()

图86:中天山南麓北道东段城址布局示意图(1)()

图87:西地古城遗址()

图88:兰城遗址现状()

图89:兰城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90:兰城西北城墙遗址豁口()

图91:哈尔莫墩外城残垣()

图92:哈尔莫墩内城现状()

图93:哈尔莫墩内城角楼遗迹()

图94:博格达沁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95:博格达沁古城遗址()

图96:博格达沁古城平面图(黄文弼绘)()

图97:哈拉木登旧城平面图(黄文弼绘)()

图98:曲惠古城残存土墩()

图99:玉孜干古城航拍图()

图:阿克墩一号遗址及平面图()

图:阔纳协海尔古城()

图: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平面图()

图:阿孜甘古城遗存()

图:卓尔库特古城平面图()

图:卓尔库特古城现状*()

图:中天山南麓北道东段城址布局示意图(2)()

图:龟兹故城残垣()

图:龟兹故城位置图()

图:夏克吐尔、玉其吐尔古城遗址地理位置()

图:夏哈尔吐尔古城()

图:夏哈吐尔古城残存建筑物()

图:柘厥关地理位置()

图: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

图:通古斯巴西古城航拍图()

图:阿格古城遗址()

图:阿格古城遗址内部()

图:阿格古城平面图*()

图:玉奇喀特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玉奇喀特古城遗址现状()

图:托甫古城遗址*()

图:托帕墩协海尔古城遗址*()

图:北城城墙遗存*()

图:南城残墙遗存*()

图:玉尔衮协海尔古城遗址*()

图:萨勒唐古城遗址*()

图:埃格麦里央达克古城遗址*()

图:硝协海尔古城遗址*()

图:库克托格拉克古城遗址*()

图:喀依古城遗址*()

图:破城子古城东段城墙遗迹()

图:破城子古城西段城墙遗迹()

图:阿克布拉克古城遗址现状()

图:沙牙提古城遗址()

图:多浪古城遗址*()

图:伯什力克古城遗址全景*()

图:伯什力克古城遗迹内部*()

图:唐王城城墙构造*()

图:唐王城内出土釉砖*()

图:唐王城平面图()

图:唐王城东城墙遗址*()

图:中天山南麓北道西段城址布局示意图()

图:托库孜萨来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托库孜萨来古城遗址()

图:汗诺依古城遗址现状()

图:亚库尔干古城遗址()

图:艾斯克萨古城遗址局部()

图:巴格恰古城遗址现状()

图:巴格恰古城遗址残垣()

图:科可其遗址()

图:科可其遗址周边环境()

图:石头城城墙遗迹()

图:叠压在旧址上的清代石头城遗迹()

图:公主堡遗址(斯坦因,年)()

图:公主堡遗址现状*()

图:丝绸之路南道东段城址布局示意图()

图:营盘古城遗址现状()

图:楼兰古城遗址(年)()

图:楼兰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LA古城平面图*()

图:LA.II官署遗址平面图*()

图:LA.I房址平面图*()

图:楼兰古城“三间房”遗址(年)()

图:米兰遗址(年)()

图:吐蕃戍堡(斯坦因,年)()

图:吐蕃戍堡及内景(年)()

图:米兰佛寺遗址(年)()

图:米兰佛寺遗址(年)()

图:米兰古城遗址(黄文弼,年)()

图:米兰古城西佛塔(黄文弼,年)()

图:李柏文书()

图:海头古城南城墙遗迹*()

图:LK海头古城平面图*()

图:且尔乞都克古城北城墙遗迹*()

图:瓦什峡古城遗址()

图:石头城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且末古城遗址现状()

图:且末古城遗址地表散布的陶片()

图:丝绸之路南道西段城址布局示意图()

图:尼雅南方古城遗址外部房址*()

图:尼雅南方古城城门遗迹*()

图:安迪尔方城遗迹*()

图:延姆古城遗址*()

图:道孜勒克古城遗址*()

图:阿克考其喀然克古城遗址*()

图:喀拉墩古址遗址()

图:喀拉墩古城及附近遗址()

图:喀拉墩遗址局部*()

图:丹丹乌里克遗址地理位置*()

图:丹丹乌里克CD17房址全景*()

图:丹丹乌里克CD3AF2房址与CD1房址*()

图:丹丹乌里克CD3AF1房址与CD1F1房址*()

图:丹丹乌里克遗址及CD—30城墙及平面图*()

图:阿萨古城遗址()

图:斯皮尔古城全景*()

图:斯皮尔古城平面图*()

图:斯皮尔古城地理位置图()

图:斯皮尔古城遗址西城墙*()

图:斯皮尔古城遗址南城墙外树干残迹*()

图:斯皮尔古城遗址F1建筑*()

图:斯皮尔古城遗址F2建筑*()

图:阿克色皮力古城遗迹*()

图:买力克阿瓦提古城遗址()

图:买力克阿瓦提古城雅丹地貌()

图:库克玛日方城遗址()

图:普基城堡内景遗迹()

图:普基城堡外景遗迹()

图:碎叶城地理位置()

图:阿克·贝希姆古城遗迹现状*()

图:阿克·贝希姆古城平面结构图()

图:布拉纳古城遗迹鸟瞰*()

图:布拉纳古城砖塔*()

图:科拉斯纳亚·瑞希卡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撒马尔罕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撒马尔罕古城新旧格局平面图()

图:Afrosiab古城平面图()

图:泽拉夫尚河谷险要地势*()

图:片治肯特古城遗址航拍图()

图:片治肯特古城遗址现状*()

图:木鹿古城圆柱形城墙遗迹*()

图:木鹿古城内部遗迹*()

图:木鹿古城遗迹航拍图()

图:贝格拉姆遗址新王城平面图()

图:发掘中的贝格拉姆遗址()

图:玻璃鱼*()

图:牙骨雕刻*()

图:汉宣帝时期西域屯田分布示意图()

图:唐前期西域屯田分布示意图()

图:西汉早期西域屯城布局()

图:天山南麓屯城布局示意图()

图:东汉昆仑山北麓及车师故地屯城布局示意图()

图:唐代西域丝绸之路中道局部交通()

图:环塔里木汉代军事遗址布局示意图()

图:LF戍堡遗迹*()

图:脱西克烽燧西侧与东北侧*()

图:脱西克烽燧立面图与平面图*()

图:脱西克西烽燧*()

图:卡勒塔烽燧西侧*()

图:沙鲁瓦克烽燧*()

图:萨其该烽燧西侧*()

图:萨其该烽燧烽体结构*()

图:孙基烽燧()

图:亚克仑烽燧()

图:苏盖提烽燧()

图:库木什烽燧*()

图: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图:克吾尔地克烽燧*()

图:拉依苏西烽燧()

图:墩买力吐尔烽燧()

图:丘甫吐尔烽燧*()

图:阔空巴孜烽燧()

图:克孜尔尕哈烽燧()

图:柯西烽燧*()

图:阿克墩烽燧()

图:四十里大墩烽燧()

图:魏晋南北朝时期环塔里木烽燧、戍堡布局示意图()

图:墩里克烽燧*()

图:吾塔木烽燧*()

图:卡拉乌里干烽燧*()

图:丘达依塔格戍堡()

图:西州段唐代烽燧、戍堡布局示意图()

图:连木沁大墩烽燧()

图:连木沁大墩烽燧航拍图()

图:二塘沟烽燧*()

图:阿萨协海尔烽燧*()

图: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内部()

图:木尔吐克萨依戍堡航拍图1()

图:吐尔退维烽燧东面与南面*()

图:阿萨墩戍堡*()

图:阿拉沟戍堡*()

图:焉耆至龟兹段唐代烽燧布局示意图()

图:焉耆霍拉山口烽燧*()

图:哈曼沟路烽燧()

图:查汗通古东烽燧()

图:查汗通古西烽燧()

图:喀拉亚烽燧图*()

图:喀拉亚烽燧平面图()

图:拉依苏东烽燧()

图:拉依苏西烽燧()

图:拉依苏戍堡()

图:拉依苏戍堡平面图*()

图:龟兹段唐代烽燧、戍堡布局示意图()

图:脱盖塔木戍堡*()

图:克日西戍堡()

图:吾孜塔木戍堡*()

图:却勒阿瓦提烽燧*()

图:依斯塔那烽燧*()

图:沙卡乌烽燧()

图:依西哈拉吐尔烽燧()

图:克孜尔协戍堡*()

图:硝尤鲁克戍堡*()

图:夏合吐尔烽燧()

图:吐孜吐尔烽燧*()

图:达西卡尔烽燧*()

图:羊达克库都克烽燧()

图:吐尔拉戍堡平面图*()

图:桑塔木烽燧*()

图:托秀克塔木戍堡*()

图:塔什吐尔烽燧*()

图:恰萨吐尔烽燧*()

图:吾热库台克烽燧*()

图:铁热克协尔烽燧*()

图:都鲁都力欧库尔烽燧*()

图:恰萨吐尔烽燧*()

图:拜城塔什吐尔烽燧*()

图:别迭里烽燧*()

图:八卦墩烽燧*()

图:齐兰烽燧()

图:亚依德梯木烽燧()

图:喀拉库勒戍堡*()

图:都埃梯木戍堡及烽燧远景*()

图:疏勒段唐代烽燧布局示意图()

图:阿勒吞木烽燧()

图:穷吞木烽燧*()

图:泽吞木烽燧*()

图:塔哈塔合山2号烽燧()

图:塔哈塔合山6号烽燧()

图:夏哈勒墩遗址全景()

图:喀勒乎其烽燧*()

图:乌布拉特烽燧*()

图:南道唐代烽燧、戍堡布局示意图()

图:米兰东北烽燧Ⅷ*()

图:扎瓦烽燧()

图:阿克吞木烽燧*()

图:麻札塔格戍堡*()

图:张掖郡部都尉候望系属图()

图:敦煌玉门都尉T.6.b与T.6.c烽燧平面图()

图:汉代环塔里木烽燧、戍堡布局示意图()

图:汉代西域烽燧、戍堡分布及交通路线()

图:唐代环塔里木烽燧、戍堡布局()

图:唐代西州烽燧、戍堡布局与交通路线()

图:唐代焉耆、龟兹东段烽燧、戍堡布局图()

图:唐代安西都护府驻防布局图()

图:唐代龟兹周边烽燧、戍堡布局图()

图:唐代于阗烽燧、戍堡分布及交通路线()

图:唐代沙州西部烽燧、戍堡布局()

表4:20世纪90年代初悬泉置遗址出土文物(75)

表5:汉代敦煌郡境内的城址烽燧一览表(80)

表6:汉代昆仑山北麓部分绿洲城邦概况(82)

表7:汉代天山南麓部分绿洲城邦概况(83)

表8:汉代天山北麓部分绿洲城邦概况(83)

表9:东汉西域“三绝三通”(84)

表10:吐鲁番古代对外交通路线(91)

表11:黄文弼高昌故城所采集文物(96)

表12:黄文弼交河故城所采集文物()

表13:20世纪80年代阿克墩遗址铜器出土概况()

表14:通古斯巴西古城附近戍堡遗址()

表15:近年来通古斯巴西古城出土文物概况()

表16:《大谷文书集成》收录的通古斯巴西古城出土文书()

表17:9年至0年唐王城考古采集文物()

表18:楼兰出土汉文文书概况()

表19:8年至6年楼兰古城出土钱币()

表20:7年至年黄文弼米兰古城出土遗物()

表21:9年米兰古城发掘概况()

表22:米兰遗址MI戍堡、MIII佛塔出土文物()

表23:玛坚勒克遗址采集的物品()

表24:丹丹乌里克遗址北片房址考古发掘概况()

表25:4年至6年丹丹乌里克出土文物(部分)()

表26:西汉西域屯田地域()

表27:唐代西域屯田区域()

表28:环塔里木汉唐时期典型城址结构概况()

表29:东天山其他现存唐代西州烽燧()

表30:拉依苏烽燧遗址出土文物()

表31:《新唐书·地理志》所载龟兹交通道路()

表32:《新唐书·地理志》所载龟兹道路地名考释()

表33:环塔里木地区“大遗址保护项目”开展概况()

第二部分环塔里木墓葬遗存调查与研究图表

图:环塔里木绿洲城邦与河流分布(约公元前60年)()

图:环塔里木盆地墓葬遗存分布图*()

图:环塔里木地域水系与墓葬文化遗存地理分布示意图()

图:孔雀河流域古代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开都河流域古代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渭干河—库车河流域古代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阿克苏流域古代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车尔臣河流域古代墓葬遗存分布示意图()

图:和田河流域古代墓葬遗存分布示意图()

图:克里雅河、尼雅河流域古代墓葬遗存分布示意图()

图:叶尔羌河流域古代墓葬遗存分布示意图()

图:东天山南麓径流区域沿线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艾斯克霞尔墓地位置图()

图:艾斯克霞尔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艾斯克霞尔南墓地()

图:艾斯克霞尔墓地墓葬遗存概况()

图:焉不拉克墓地现状()

图:焉不拉克墓地位置()

图:焉不拉克墓地平面图()

图:竖穴土坑二层台墓M68平面图()

图:土坯大型墓M52平面图()

图:黄田上庙尔村1号墓地位置图()

图:寒气沟墓地位置图()

图:寒气沟墓地出土陶器(1)()

图:寒气沟墓地出土陶器(2)()

图:寒气沟墓地出土铜器和骨器等遗物()

图:萨伊吐尔墓地()

图:柳树沟墓地位置图()

图:柳树沟墓地石围、祭祀坑及M18墓葬()

图:天山北路墓地局部()

图:天山北路墓地出土双耳彩陶罐与管流罐()

图: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镜与骨饰牌()

图:五堡墓地6年发掘现场()

图:五堡墓地现状()

图:五堡墓地平面图()

图:五堡墓地出土的织物与陶碗()

图:东黑沟墓地位置及墓葬地表封堆标志()

图:东黑沟墓地及居址等遗迹分布图()

图:东黑沟M10封堆及墓室平、剖面图()

图:东黑沟M封堆及墓室平、剖面图()

图:东黑沟M封堆及墓室平、剖面图()

图:孔雀河流域主要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罗布泊水域附近主要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古墓沟七圈椭圆形列木墓形制()

图:古墓沟竖穴坑式墓形制()

图:古墓沟七圈椭圆形列木墓M7与竖穴沙室墓M5平面图()

图:2年至7年小河流域考古调查遗址点分布*()

图:小河流域XHMⅠ和XHMⅡ墓地()

图:小河流域XHMⅣ和XHMⅤ墓地木棺()

图:小河流域XHMⅦ墓地和XHY2遗址地表()

图:小河墓地全景()

图:2年发掘小河5号墓地墓葬M1—M4及木棺位置()

图:营盘墓地地理位置()

图:营盘墓地M15男尸服饰及对人兽树纹罽*()

图:营盘墓地M23出土彩棺*()

图:营盘墓地男女合葬墓、三人葬及倒扣木棺*()

图:营盘墓地M6出土物品()

图:平台墓地及多人合葬墓室*()

图:孤台墓地出土“望四海贵福寿为国庆”与“长乐明光”织锦*()

图:罗布泊西北汉晋墓地*()

图:咸水泉汉晋墓地局部*()

图:咸水泉汉晋墓地采集彩棺板*()

图:博格达山南麓径流区域墓葬分布示意图(1)()

图:博格达山南麓径流区域墓葬分布示意图(2)()

图:博格达山南麓径流区域墓葬分布示意图(3)()

图:交河沟北墓地平面分布图()

图:交河沟北墓地现状()

图:交河沟北墓地俯瞰()

图:交河沟北墓地M01墓葬()

图:交河沟北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交河沟西墓地地形图()

图:交河沟西墓地竖穴土坑墓(JⅥ—12—16墓室)()

图:交河沟西墓地斜坡墓道洞室墓()

图:交河沟西墓地墓葬发掘位置标示图()

图:艾丁湖墓地位置()

图:艾丁湖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乌堂墓地地理位置()

图:乌堂墓地07TWM1墓葬剖面图*()

图:乌堂墓地07TWM2墓葬剖面图()

图:乌堂墓地07TWM3墓葬剖面图()

图:巴达木墓地地理位置图()

图:巴达木墓地()

图:巴达木墓地1、2、3号墓地分布图()

图:木纳尔墓地位置图()

图:木纳尔1号、2号、3号台地墓群()

图:胜金店墓地()

图:胜金店墓地分布图()

图:胜金店墓地竖穴土坑墓M3()

图:胜金店墓地竖穴偏室墓M20()

图:胜金店墓地竖穴二层台墓M13()

图:胜金店墓地M2出土假肢及线描图()

图:洋海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洋海墓地近景()

图:洋海墓地已回填的斜坡墓道墓()

图:洋海1号、2号、3号墓地位置图()

图:洋海1号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洋海2号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洋海2号墓地B型墓葬M()

图:洋海2号墓地C型墓葬M8()

图:洋海2号墓地C型墓葬M()

图:洋海2号墓地D型墓葬M()

图:洋海3号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喀格恰克墓地位置及墓葬分布图()

图:阿斯塔那古墓群平面图()

图:阿斯塔那斜坡墓道洞室墓墓道()

图:开都河流域及博斯腾湖水域主要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哈布其罕1号墓地位置图()

图:哈布其罕1号墓地墓葬已发掘墓葬分布图()

图:哈布其罕2号墓地发掘墓葬位置()

图:拜勒其尔墓地位置()

图:拜勒其尔墓地M、M平剖面图()

图:拜勒其尔M、M墓室尸骨平面图()

图:察吾乎1号墓地位置图()

图:察吾乎1号墓地现状*()

图:察吾乎1号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察吾乎2号墓地M13、M1平剖面图()

图:察吾乎3号墓地M7、M8平剖图()

图:察吾乎3号墓地M4、M3平剖图()

图:察汗乌苏1号墓地全景*()

图:察汗乌苏1号墓地石棺墓与石围石室墓*()

图:察汗乌苏1号墓地出土带流陶罐和铜权杖头*()

图:察汗乌苏水电站大坝下游1号台地石围墓()

图:察汗乌苏水电站大坝下游2号台地石围墓()

图:察汗乌苏水电站大坝下游3号台地石围墓()

图:察汗乌苏水电站大坝下游4号台地石围墓()

图:木扎尔特河流域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霍拉山南麓径流区域沿线主要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库车魏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位置()

图:魏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左)及M1(右)全景()

图:魏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M1封门和甬道()

图:魏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M1前室和耳室()

图:魏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M1后室()

图:魏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M3和M8全景()

图:克孜尔水库西墓地位置()

图:克孜尔水库墓地现状*()

图:克孜尔水库西墓区M7小孩墓、M8成人一次葬墓平剖面图()

图:克孜尔水库西墓区M25和M20双人、多人一次葬墓平、剖面图()

图:群巴克墓地位置()

图:群巴克墓地M3平、剖面图()

图:群巴克1号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群巴克1号墓地现状*()

图:群巴克2号墓地墓葬分布及M7平剖面图()

图:群巴克2号墓地现状*()

图:群巴克2号墓地M10平面及发掘后地貌*()

图:阿克苏河水域墓葬遗存图()

图:托万克塔尕克墓地位置图()

图:托万克塔尕克墓地M6、M15平剖面图及墓室()

图:托万克塔尕克墓地M2、M4平剖面图及墓室()

图:博孜墩墓地位置图()

图:博孜墩墓地5年发掘M1外石人及墓室()

图:博孜墩墓地5年发掘M41墓室()

图:阿尔金山北麓径流区域主要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扎滚鲁克墓地()

图:扎滚鲁克1号墓地位置图()

图:扎滚鲁克2号墓地位置图()

图:扎滚鲁克墓地地表概况()

图:5扎滚鲁克发掘M1、M2平剖面图及五座墓葬出土物品()

图:扎滚鲁克1号墓地南东区、南西区发掘墓葬分布图()

图:扎滚鲁克2号墓地M1与M2墓底平面示意图()

图:托盖曲根1号墓地局部*()

图:托盖曲根3号墓地石圈墓*()

图:昆仑山北麓径流区域主要墓葬分布示意图()

图:群艾山亚墓地位置()

图:群艾山亚M3平、剖面图()

图:群艾山亚M6墓室平、剖面图()

图:群艾山亚M5墓室平、剖面图()

图:流水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流水墓地现状*()

图:流水墓葬出土的双系铜斧、铜马衔和骨质马镳*()

图:流水墓地出土的单耳陶罐、双系陶罐*()

图:尼雅95MNI号墓地位置()

图:尼雅95MNI号墓地5号墓发掘及3号箱式木棺()

图:尼雅95MNI号墓地8号男尸、“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图:尼雅95MNI·8号墓出土“王”字陶罐、3号墓龙纹铜镜()

图:亚尕奇乌里克墓地*()

图:亚尕奇乌里克墓地*()

图:山普拉墓地位置图()

图:山普拉墓地现状()

图:山普拉3—4发掘墓葬分布及竖穴土坑式墓M20平剖面图()

图:山普拉墓地刀形棚架墓平面图()

图:山普拉2—3年发掘墓葬平面图()

图:香宝宝墓地位置图()

图:香宝宝墓地地势及墓葬分布图()

图:香宝宝古墓群遗址()

图:香宝宝墓地遗址现状()

图:香宝宝墓地M17、M32平面、剖面图()

图:香宝宝墓地M40平、剖面图及M9殉人墓葬()

图:吉尔赞喀勒墓地位置图()

图:吉尔赞喀勒B区M12底部遗存()

图:吉尔赞喀勒墓地发掘后示意图()

图:吉尔赞喀勒墓地A、B区墓葬分布图()

图:下坂地墓地位置及部分已发掘墓葬()

图:下坂地墓地遗址点分布区示意图()

图:喀群彩棺墓墓葬分布图()

图:喀群彩棺墓发掘2号彩棺*()

图:喀群彩棺头挡坐佛讲经图*()

图:喀群彩棺足挡比丘、龙首图*()

图:喀群彩棺足挡比丘、龙首线图*()

图:苏贝希文化与沙井文化、卡约文化和唐汪式陶器比较图()

图:小河墓地出土毡帽、毛织斗篷、腰衣、皮靴()

图:小河墓地“男根”立木()

图:小河墓地“女阴”立木()

图:类似“女阴”的木棺()

图:小河墓地草编篓与其他相关文化的对比()

图:哈密五堡墓地套头裙()

图:扎滚鲁克1号墓地套头裙()

图:扎滚鲁克文化陶器对比图()

图:扎滚鲁克文化的动物风格()

图:下坂地墓地墓葬地表()

图:石棺墓中的火化遗迹()

图:喇叭形耳环()

图:束颈形的陶罐()

图:安德罗诺沃文化与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文化的器型比较()

图:流水墓地()

图:流水墓地M10出土马衔与马镳比较图()

图:第1期斜坡墓道墓64TAM28平剖面()

图:第1期竖井墓道土洞墓65TAM39平剖面()

图:第二期66TAM48墓平剖面图()

图:第三期张欢夫妇合葬墓墓葬形制平剖面图()

图:营盘墓地墓葬分布图()

图:竖穴土坑M19平剖面图()

图:竖穴二层台墓M26平剖面图()

图:山普拉墓地早期墓葬形制、葬具及其陶器类型()

图:山普拉墓地晚期墓葬形制、葬具及其陶器类型()

图:交河故城沟西墓地的斜坡墓道洞室墓()

图:河南荥阳薛村汉墓的斜坡墓道洞室墓()

图:阿拉沟出土方座承兽铜盘()

图:吉尔赞喀勒墓地外的黑白石条()

图:明火入葬火坛()

图:楼兰壁画墓中心柱上的“法轮”()

图:楼兰壁画墓后室墙壁上的“法轮”()

图:楼兰壁画墓“礼佛图”()

图:布扎克墓地——摩尼珠锦巾*()

图:2号彩棺()

图:彩棺头挡坐佛讲经图()

图:和田布扎克墓地82年出土彩棺头挡()

图:和田布扎克墓地83年出土彩棺头挡()

图:汉唐时期环塔里木墓葬文化与周边文化()

图:营盘墓地出土狮纹栽绒地毯()

图:营盘墓地出土波斯风格玻璃杯()

图:营盘墓地出土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纹样局部()

图:营盘墓地出土M15号男尸()

图:孤台墓地出土缂毛织物()

图:楼兰城郊壁画墓壁画“饮酒图”()

图:犍陀罗地区出土的酒杯()

图:楼兰壁画墓的罗马文化因素()

图:楼兰壁画墓墙壁上的飞马图()

图:尼雅出土印花棉布()

图:尼雅出土木雕人像椅腿()

图:尼雅出土人兽葡萄纹罽()

图:尼雅出土佉卢文木牍()

图:山普拉墓葬出土的“人首马身”织物()

图:沟北1号墓地出土怪兽咬虎纹金牌饰()

图:沟北1号墓地出土虎噬动物金冠()

图: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东罗马金币()

图:巴达木墓地出土金币、银币()

图:巴达木墓地出土彩陶碗()

图:巴达木墓地出土陶器()

图: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猪头纹锦和鹿纹锦()

图: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花式面点和饺子()

图:山普拉墓地出土铁镰()

图:山普拉墓地出土铁刀()

图:孤台墓地出土的漆杯与漆盖()

图:营盘墓地出土的漆奁()

图:尼雅墓地出土的漆奁()

图:营盘汉晋墓地M15彩图与盖板、侧板纹样()

图:1年楼兰LE古城所出彩棺()

图:两端挡板所绘乌鸟与蟾蜍()

图:彩棺足挡比丘、龙首图()

图:彩棺足挡比丘、龙首线图()

图:尼雅遗址出土“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枕()

图:尼雅墓地“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

图:孤台墓地“长乐明光”锦()

图:尼雅墓地“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

图:尼雅墓地“宜子孙”锦()

图:尼雅墓地出土“丫”形木叉及上缠绕衣物()

图:尼雅遗址出土木简形制()

图:孤台墓地“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

图:尼雅墓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

图:尼雅墓地出土“讨南羌”锦()

图:山普拉墓葬出土木耜()

图:尼雅遗址出土木耜()

图:浙江河姆渡出土第三期木耜()

图:洪水冲蚀后的且末古大奇古墓出土的陶器()

图:考察且末扎滚鲁克墓群时突如其来的狂风天气()

图:察汗乌苏水电站墓地所在台地上施工的发掘机()

图:公路旁的胜金店墓群()

图: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遗址陈列馆()

图:且末扎滚鲁克墓地遗址陈列馆()

表34:课题田野调查中所涉及的文保部门与主要墓葬遗址()

表35:《汉书》所载主要西域古国地理分布()

表36:环塔里木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墓葬分布概况()

表37:艾斯克霞尔墓地M1—M5墓葬形制及出土物品概况()

表38:艾斯克霞尔墓地出土物品()

表39:焉不拉克墓地出土物品()

表40:黄田上庙尔沟村1号墓地出土文物概况()

表41:萨伊吐尔墓地形制及出土随葬品()

表42:东黑沟M、M、M墓葬发掘概况()

表43:东天山南麓山前径流区域沿线墓葬遗存()

表44:古墓沟七圈椭圆形列木墓发掘概况()

表45:古墓沟竖穴式墓发掘概况(一)()

表46:古墓沟竖穴式墓发掘概况(二)()

表47:古墓沟竖穴式墓发掘概况(三)()

表48:古墓沟竖穴式墓发掘概况(四)()

表49:2年小河5号墓地M1—M4墓葬发掘概况()

表50:3年小河五号墓地典型墓葬发掘概况()

表51:营盘墓地5年发掘概况()

表52:营盘墓地9年发掘概况()

表53: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考古发掘概况()

表54:艾丁湖墓地出土文物()

表55:乌堂墓地出土文物()

表56:巴达木1号墓地墓葬形制、葬式及出土文物()

表57:巴达木2号、3号墓地墓葬形制、葬式及出土文物()

表58:胜金店墓地墓葬形制及随葬物品()

表59:洋海1号墓地出土陶器类型()

表60:洋海1号墓地出土木器、铜器类型()

表61:洋海1号墓地出土石器、皮制品及其他物品()

表62:洋海2号墓地墓葬形制特征()

表63:洋海2号墓地出土器物概况()

表64:洋海3号墓地墓葬形制特征()

表65:洋海3号墓地墓葬出土陶器、木器概况()

表66:洋海3号墓地出土石器、金属器及骨器、皮制品概况()

表67:喀格恰克墓地出土陶器概况()

表68:9年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及出土物概况()

表69:0年阿斯塔那麴氏高昌时期(—年)墓葬发掘概况()

表70:0年阿斯塔那唐西州时期(7世纪中叶—8世纪中叶)墓葬发掘概况()

表71:0年11月阿斯塔那古墓群第3次发掘及出土物品概况()

表72:2年至3年阿斯塔那古墓群第十次发掘及出土物品概况()

表73:3年春阿斯塔那古墓群第十一次发掘及出土物品概况()

表74:博格达山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1)()

表75:博格达山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2)()

表76:博格达山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3)()

表77:哈布其罕1号墓地发掘概况()

表78:拜勒其尔墓地3年M—墓葬发掘概况()

表79:察吾乎1号墓地发掘出土物品()

表80:察吾乎2号墓地发掘出土物品()

表81:小山口水电站墓地发掘概况()

表82:开都河、博斯腾湖水域其他墓葬遗存(1)()

表83:开都河、博斯腾湖水域其他墓葬遗存(2)()

表84:开都河、博斯腾湖水域其他墓葬遗存(3)()

表85:库车魏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典型墓葬发掘概况()

表86:0年克孜尔水库墓地典型墓葬发掘概况()

表87:渭干河水域其他墓葬遗存(1)()

表88:渭干河水域其他墓葬遗存(2)()

表89:木扎尔特河水域其他墓葬遗存(3)()

表90:5、8年博孜墩墓地发掘概况()

表91:阿克苏河水域其他墓葬遗存(1)()

表92:阿克苏河水域其他现存墓葬(2)()

表93:6年扎滚鲁克1号墓地发掘概况()

表94:1年扎滚鲁克第三期墓葬发掘概况()

表95:阿尔金山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1)()

表96:阿尔金山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2)()

表97:山普拉墓葬3—4年发掘出土物品()

表98:昆仑山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1)()

表99:昆仑山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2)()

表:昆仑山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3)()

表:昆仑山北麓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4)()

表:香宝宝墓地6年、7年发掘墓葬概况()

表:吉尔赞喀勒墓地主要出土物品()

表:下坂地墓地3年发掘概况()

表:下坂地墓地4年发掘概况()

表:帕米尔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1)()

表:帕米尔山前径流区域其他墓葬遗存(2)()

表:孔雀河流域人种组成()

表:影响小河文化的其他考古文化类型()

表:阿斯塔那古墓群墓葬信息与演变()

表:5年营盘墓地随葬品统计()

表:9年营盘墓地随葬品统计()

表:下坂地汉唐时期墓地发掘概况()

表:汉唐时期环塔里木地区墓葬统计()

表:环塔里木地区汉唐时期出土铁器统计表()

表:环塔里木地区所发现汉唐彩棺()

第三部分环塔里木宗教遗存调查与研究图表

图:环塔里木地区地势图()

图:环塔里木地区岩画分布图()

图:科普加依羊群岩画(左)、狩猎岩画(中)、水流图(右)()

图:兴地岩画局部()

图:温宿县车轮岩画()

图:桑株岩画狩猎图()

图:康阿孜岩画局部()

图:且末阿尔金山动物画()

图:且末阿尔金山人物画()

图:且末木里恰河岩画()

图:阿克铁列克狩猎图()

图:小河墓地木棺上覆盖牛皮()

图:小河墓地高大祭祀柱上绑的牛头()

图:小河墓地中随葬的牛头()

图: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发掘现场()

图:小河墓地出土木雕人面像()

图:小河墓地出土别针、羽饰、手链()

图: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出土木雕人像()

图:小河墓地出土高大的木雕人像()

图:小河墓地M2(左)、M33(右)出土“木尸”()

图:小河墓地发现的木雕人像()

图:察吾乎四号墓地穿孔头骨()

图:吐鲁番苏贝希墓地出土高尖帽()

图:小河墓地模仿女阴的木棺()

图:小河墓地“男根”(左)、“女阴”(右)立木()

图:小河墓地出土木祖()

图:昆岗墓地外景()

图:洋海1号墓地M21出土的萨满干尸()

图:洋海1号墓地M67出土萨满干尸足部()

图:小河墓地M24出土干尸()

图:布扎克墓地()

图:尼雅汉晋墓地发掘现场()

图:山普拉墓地外景()

图:喀拉墩佛寺遗迹外景*()

图:尼雅佛塔遗迹()

图:尼雅遗址93A35号遗址全景()

图: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CD3b()

图: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CD3d()

图: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CD4()

图: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CD4平面图()

图:丹丹乌里克CD8佛寺遗址(左)、CD7佛寺遗址(右)()

图:丹丹乌里克CD10佛寺遗址()

图:安迪尔廷姆佛塔遗迹*()

图:道孜勒克古城内寺院遗址及其平面图()

图:喀孜纳克佛寺遗址*()

图:亚兰干佛寺残留墙体*()

图:热瓦克佛寺遗址()

图:达玛沟佛教遗址博物馆()

图:托普鲁克墩1号遗址主尊塑像及遗址平面图()

图:托普鲁克墩2号遗址及其平面图()

图:托普鲁克墩3号遗址平面图()

图:托普鲁克墩3号遗址()

图:尕孜亚依昂佛塔遗址*()

图:库木拉巴特佛寺遗址*()

图:库克吉格代佛寺遗址*()

图:道孜勒克佛寺遗址*()

图:喀拉喀得干佛寺遗址*()

图:巴拉瓦斯特佛寺遗址*()

图:布盖乌依里克佛寺遗址全景*()

图:达奎遗址()

图:库克玛日木石窟内部现状()

图:莫尔佛寺遗址()

图:布朗村南佛教遗址岩壁东部浮雕全景*()

图:托库孜卡孜那克卡寺院遗址()

图:喀勒乎其佛塔遗迹*()

图:托格拉塔格佛教遗址*()

图:奴如孜墩遗址()

图:棋盘千佛洞外景*()

图:棋盘千佛洞5号洞窟*()

图:脱库孜吾吉拉千佛洞平面图()

图: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

图:苏巴什佛寺遗址(西寺)()

图:苏巴什佛寺遗址西寺中部佛塔顶部()

图:博其罕那佛寺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博其罕那佛寺遗址*()

图:坦塔木佛寺遗址*()

图:图尔塔木佛寺遗址*()

图:克斯勒塔格佛寺()

图:莫腊吐尔佛塔*()

图:克孜尔石窟洞窟分布示意图()

图:克孜尔石窟外景()

图:森木塞姆石窟分布示意图()

图:森木塞姆石窟外景()

图:玛扎伯哈石窟分布图()

图:玛扎伯哈石窟各类型洞窟平、剖面图()

图:玛扎伯哈石窟()

图:克孜尔尕哈石窟分布示意图()

图:克孜尔尕哈石窟外景()

图:库木吐喇谷口区石窟分布图()

图:库木吐喇窟群区石窟分布图()

图:库木吐喇石窟外景()

图:阿艾石窟分布图()

图:阿艾石窟外景*()

图:台台尔石窟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台台尔石窟第13(左)、16(中)、17(右)窟平面、剖面图()

图:台台尔石窟地面寺院遗址()

图:托乎拉克艾肯石窟分布总平面图()

图:托乎拉克艾肯石窟*()

图:托乎拉克艾肯第7(左)、13(中)、15(右)窟平剖立面图()

图:托乎拉克艾肯石窟第18窟及上方壁龛()

图:沙依拉木石窟*()

图:沙依拉木石窟分布图()

图:温巴什石窟*()

图:苏巴什石窟()

图:亦狭克沟石窟位置示意图(左)及洞窟分布图(右)()

图:亦狭克沟石窟洞窟平面图()

图:亦狭克沟石窟K2主室正壁()

图:亦狭克沟石窟K2主室右侧壁()

图:都干石窟分布示意图()

图:七个星佛寺遗址(局部)()

图:佛寺南区遗址中的殿堂遗址(0)

图:霍拉山佛寺遗址地形平面图(1)

图:霍拉山佛寺遗址(1)

图:霍拉山佛寺龛式遗址(2)

图:七个星石窟(3)

图:营盘佛寺遗址中央佛塔(6)

图:营盘佛寺遗址环绕中央佛塔的其他佛塔建筑(6)

图:楼兰东北佛殿遗迹*(7)

图:楼兰西北佛塔遗迹(8)

图:米兰MⅥ号佛塔遗址(0)

图:米兰MⅢ号佛塔遗址(0)

图:米兰MⅡ号佛寺遗址内的佛塔(0)

图:米兰MⅡ号佛寺遗址远景()

图:高昌故城东南佛寺(4)

图:高昌故城大佛寺(5)

图:高昌故城三号遗址东半部佛寺平面图(7)

图:交河故城中央大塔遗迹(9)

图:交河故城大佛寺塔柱及塔柱上的佛龛遗迹(0)

图:交河故城大佛寺(0)

图:交河故城东北佛寺(1)

图:交河故城西北小寺(2)

图:交河故城塔林遗迹(4)

图:交河故城地下寺院平面图(5)

图:胜金口南佛寺群南(左)、北(右)寺院遗址*(7)

图:葡萄沟口南佛塔遗址*(8)

图:喀尔桑买来佛塔遗址*(9)

图:阿斯塔那佛塔遗址*(9)

图:胜金口佛寺群北寺院遗址全景(1)

图:七康湖佛塔遗址*(2)

图:西格力克塘木寺院遗址*(3)

图:台藏塔塔身及下层佛龛平面图(4)

图:台藏塔东南角(5)

图:台藏塔K1佛龛(6)

图:柏孜克里克石窟窟前遗址平面图(7)

图:柏孜克里克石窟第80、81窟(1)

图:柏孜克里克石窟新1窟、新2窟、K58、K57平面图(2)

图:柏孜克里克石窟1号佛塔及其平面图(2)

图:柏孜克里克石窟4号佛塔(3)

图:柏孜克里克石窟(4)

图:雅尔湖石窟平面图及石窟外景(6)

图:吐峪沟石窟局部(7)

图:吐峪沟东区北侧石窟新编号(8)

图:东区北侧K18(新编号)及其剖面、平面图(8)

图:东区北侧石窟出土佛经(9)

图:回鹘地面佛寺遗迹(9)

图:胜金口石窟(2)

图:伯西哈石窟*(4)

图:大桃儿沟石窟立面图(4)

图:大桃儿石窟第6窟外貌及其平面图(6)

图:小桃儿沟石窟立面图(7)

图:小桃儿石窟1号佛寺及其平面图(8)

图:七康湖9号窟剖面、平面图(9)

图:七康湖石窟*()

图:热瓦克佛寺遗址平面图(9)

图:交河故城西北小寺平面图(0)

图:博其罕那佛寺遗址总平面图(1)

图:尼雅93A35佛寺遗址平面示意图(1)

图:“回”字形佛寺类型(一)(2)

图:“回”字形佛寺类型(二)(2)

图:尼雅佛塔平、剖面图(4)

图:安迪尔廷姆佛塔剖面及平面图(5)

图:热瓦克佛寺遗址平面图(5)

图:交河故城塔林中的楼阁塔(5)

图:洞窟平面形制示例图(7)

图:环塔里木地区祆教遗存分布示意图()

图:环塔里木地区佛教遗址分布示意图()

图:交河故城总平面图*(2)

图:环塔里木地区摩尼教遗存分布示意图()

图:环塔里木地区景教遗存分布示意图()

图:环塔里木地区道教遗存分布示意图(5)

图:吐峪沟墓地出土的陶棺*(7)

图:喀拉墩古城N61号佛寺壁画残块*(9)

图:尼雅遗址寺院FS出土佛像壁画复原图(0)

图:丹丹乌里克CD4佛寺遗址出土壁画残块(2)

图: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壁画局部(2)

图:托普鲁克墩2号遗址出土壁画(4)

图:托普鲁克墩3号遗址出土汉装供养人壁画残块(6)

图:托普鲁克墩3号遗址出土壁画残块(6)

图: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教遗址出土壁画残块(7)

图:克孜尔石窟第窟主室券顶及前壁上方弥勒说法图壁画(1)

图:克孜尔石窟第14、81窟本生故事壁画(1)

图:克孜尔石窟第76窟佛传故事壁画(流失德国)(1)

图:克孜尔石窟第80窟主室券顶因缘故事壁画(1)

图:克孜尔石窟新1窟后室顶部飞天壁画(1)

图:森木塞姆第15窟穹窿顶(1)

图:森木塞姆第26窟左甬道(左)及甬道壁画天宫伎乐(右)(1)

图:森木塞姆第30窟主室券顶壁画本生故事“鹦鹉舍身救火”(1)

图:森木塞姆第30窟左甬道券顶中脊天相图局部(左)、右甬道壁画树神(右)(1)

图:森木塞姆第32窟后室顶部壁画天神(1)

图:森木塞姆第44窟主室券顶壁画菱格因缘(左)、左甬道壁画回鹘供养人(右)(1)

图:克孜尔尕哈第11窟主室券顶中脊壁画天相图(8)

图:克孜尔尕哈第11(左)、13(中)、30(右)窟壁画龟兹供养人(8)

图:克孜尔尕哈第13窟壁画本生故事(9)

图:克孜尔尕哈第23窟壁画菱格因缘故事(9)

图:克孜尔尕哈第30窟壁画飞天(9)

图:库木吐喇谷口区第20(左)、21(右)窟主室穹窿顶壁画(5)

图:库木吐喇窟群区第2窟主室券顶中脊壁画(6)

图:库木吐喇窟群区第23窟主室券顶中脊壁画天相图(6)

图: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6窟主室侧壁壁画飞天(摹本)(6)

图:库木吐喇窟群区第38窟右甬道外侧壁壁画天人(7)

图: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5窟主室券顶右侧壁画(7)

图: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6窟主室券顶壁画(7)

图:热瓦克佛寺出土泥塑佛像*(0)

图:丹丹乌里克遗址出土的毗沙门天王泥塑(1)

图:丹丹乌里克遗址出土的泥塑浮雕(1)

图: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汉文、回鹘文双语佛经残片(法镜经)()

图:安迪尔佛寺出土吐蕃文《稻秆经》残件(4)

图:丹丹乌里克遗址出土的梵文佛经残件(5)

图: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回鹘文刻本《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残件(6)

图:柏孜克里克第38号窟“生命树”壁画其及简图(9)

图:吐鲁番出土粟特文摩尼教文书()

图: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摩尼教文书()

图:高昌故城出土景教壁画“忏悔的女子”()

图:高昌故城出土壁画《棕枝主日》(3)

图:米兰遗址出土《有翼天使》壁画(3)

图:米兰遗址外景()

图:高昌地区出土的叙利亚文写本残片()

图:布扎克墓地出土彩棺上的青龙(左)、玄武(右)图(7)

图:营盘墓地M15彩棺侧板局部(8)

图:楼兰1年出土彩棺()

图:阿斯塔那13号墓地出土的《墓主人生活图》(0)

图:新疆博物馆藏吐鲁番出土《伏羲女娲图》(0)

图:阿斯塔那38号墓墓室顶部天文图(1)

图: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道教典籍残件(3)

图:麴氏高昌延寿九年(年)六月十日康在得随葬衣物疏(4)

图:吐鲁番出土道教符箓()

图:山洪过后的胜金口石窟(2)

表:改革开放以来对环塔里木地区佛寺遗址的发掘概况()

表:魏晋南北朝时期于阗大乘佛经在中原地区的翻译情况()

表:斯坦因对于阗诸佛寺的考证()

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西州道观名称()

表:小河墓地出土与数字“七”相关的遗物()

表:察吾乎Ⅳ号墓地出土头骨穿孔类型()

表:于阗地区寺庙遗址一览()

表:疏勒地区寺庙遗址一览()

表:棋盘千佛洞8个洞窟现状()

表:龟兹地区寺庙一览()

表:苏巴什佛寺佛塔遗址现状()

表:龟兹石窟一览()

表:百余年克孜尔石窟的考察概况()

表:百年来森木塞姆石窟考察概况()

表:百余年克孜尔尕哈石窟考察概况()

表:百年来库木吐喇石窟考察概况()

表:台台尔石窟20个洞窟基本情况()

表:托乎拉克艾肯石窟20个洞窟基本情况()

表:沙依拉木石窟14个洞窟基本情况()

表:亦狭克沟石窟6个洞窟基本情况()

表:阿克塔什石窟5个洞窟基本情况()

表:都干石窟9个洞窟基本情况()

表:高昌地区寺庙一览(3)

表:高昌地区石窟一览(7)

表:0至1年柏孜克里克石窟新发现的12个洞窟概况(8)

表:柏孜克里克石窟年发掘的13座崖体开窟式洞窟概况(9)

表:柏孜克里克石窟年发掘的6座土坯垒砌式洞窟概况(0)

表:柏孜克里克石窟对外开放的5个洞窟概况(0)

表:0至1年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文书情况(4)

表:雅尔湖石窟7个洞窟现状(5)

表:国内外考古队和探险家对吐峪沟石窟的考察概况(0)

表:胜金口石窟部分洞窟现状(1)

表:伯西哈石窟部分洞窟现状(3)

表:大桃儿沟石窟10个洞窟现状(5)

表:小桃儿沟石窟6个洞窟现状(7)

表:七康湖石窟10个洞窟基本情况(0)

表:环塔里木地区汉晋时期寺庙遗址(2)

表:环塔里木地区南北朝时期寺庙遗址(3)

表:环塔里木地区隋唐时期寺庙遗址(3)

表:环塔里木地区魏晋时期石窟遗址(5)

表:环塔里木地区南北朝时期石窟遗址(5)

表:环塔里木地区隋唐时期石窟遗址(6)

表:环塔里木地区部分佛寺石窟寺现状一览表(1)

表:环塔里木地区佛寺与城址隶属关系表(2)

表:丹丹乌里克CD4佛寺遗址出土壁画残块(0)

表: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出土部分壁画残块(3)

表:达玛沟托普鲁克墩2号佛寺出土部分壁画残块(3)

表:托普鲁克墩3号遗址出土部分壁画残块(5)

表: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教遗址出土部分壁画残块(7)

表:环塔里木地区现存石窟壁画情况(1)

表:克孜尔石窟壁画现状(1)

表:森木塞姆石窟壁画概况(1)

表: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概况(1)

表:库木吐喇谷口区石窟壁画概况(1)

表:库木吐喇窟群区石窟壁画概况(1)

表:吐鲁番出土的景教文书(5)

表:孔雀河罗布泊地区出土部分彩棺现状(7)

表:环塔里木地区汉字织锦出土情况(6)

表:0年1月至年12月新疆发生地震级数和次数(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