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上海”——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征文作品大赛颁奖典礼昨天在上海中学国际部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中学国际部承办。旨在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绚丽多彩,为在沪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架起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本次大赛于今年3月份启动,得到了全市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23所学校报送的篇征文。征文的数量和质量均为历届之最。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评审,最终评选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的一等奖征文62篇,二等奖征文篇,三等奖征文篇。不少作品言词优美、角度新颖、叙述详细、情感真挚,外籍学生们不仅用汉字讲述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还用书信、日记、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再现了上海这座国际都市随处可见的温暖。让我们一起欣赏下部分同学们的作品吧:图为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表演演讲+上海童谣串烧《我爱上海话》(林俊樑摄)消逝的上海“闲话”文/CoryChen陈思羽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切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花狗。汪、汪、汪!”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沪语传唱儿歌时,我就觉得非常亲切,可心中又会涌出一丝小小的遗憾。为什么呢?由于爸爸、妈妈学习和工作的原因,我出生在美国。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被带回了上海。我的妈妈、外公和外婆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我的爸爸从大学时代起,就经常生活在这座迷人的大都市里。幼时的我,最喜欢听妈妈和外婆用温柔、甜糯的上海“闲话”念这些沪语童谣和儿歌。听着听着,我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一岁多时,我开始牙牙学语,上海“闲话”成了我的第一语言。我用我稚嫩的声音跟着妈妈念:“三、三、三,山上有只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落雨啦,打烊啦,小巴辣子开会啦!”虽然那个时候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童谣与儿歌的意思,可是它们听上去是那么美妙、那么动听!遗憾的是,从我上了幼儿园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起,只要我一开口,不是普通话就是英语。从小说得非常流利的上海“闲话”,突然就从我的嘴里消失了。要不是家里人时常提起,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小时候还能说很地道的上海“闲话”。我只记得长大后非常不愿意说,因为怕自己说得不好被人笑话。就连我那在中学里用上海“闲话“教了学生一辈子物理课的外公,只要一和我对话,也会不由自主地用他很少讲的、发音极其不标准的普通话。他一定是受不了我蹩脚的上海话,或者不愿意为难我,才跟着我讲普通话的吧。渐渐的,我还发现,不仅仅是像我这样从小在国际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失去了说上海方言的能力,就连那些土生土长、完完全全来自上海本地家庭、在上海本地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大孩子们、小孩子们,都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难怪妈妈和她的上海朋友们经常无不惋惜地说:“再过一些年,上海话恐怕都要消失了呢。”今年暑假的一天,妈妈给我找出了那盘小时候时常听的《沪语童谣合唱专辑》。我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播放,越听越惊喜,越听越亲切。这么生动、可爱而又鲜活的方言,如果有一天真的从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消逝,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从那以后,每当家里人用上海“闲话”交谈的时候,我也会时不时地用上海“闲话”插上几句;平时一有机会讲上海话,我就主动开口说。虽然我还是说得很别扭,有时候连自己听了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可是我才不在乎呢!上海,是我的家人生活和钟爱的城市,也是陪伴和见证我成长的地方。我喜欢她曲曲折折的街道、高大美丽的梧桐树,也热爱她丰富多样的文化、海纳百川的精神,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爱她独特而又好听的方言呢?我希望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来说上海“闲话”,让这些美好而欢快的的声音重新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哈哈笑。”“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眯眯笑。买条鱼来烧烧伊,头勿熟,尾巴焦,盛勒碗里蹦蹦跳……”图为上海中学国际部表演诗朗诵《四十五行诗》(林俊樑摄)上海颂——四十五行诗文/姜杰瑞上海中学国际部三万里江东入海,五千高楼上摩天。西南金山雄瞰陆,松郡九峰傲望空。黄龙戏水陆家嘴,金凤展翅向海东。天宝新设华亭县,东南传奇自此始。元朝两宋再明清,立县升府又新朝。无奈国弱力疲弊,腐朽衰败趋自闭。长江烽火二十载,丧权辱国签合约。情非得已开五口,列强齐来分肉羹。英法美日侵上海,开埠通商设租界。适逢天子幼登基,大权旁落迫退位。从此再无宣和统,唯有民国袁总统。手握兵权固统治,里通外国谋帝位。诸侯皆起乱朝纲,百姓失散礼乐崩。九州大地枪炮响,上海独歌舞升平。十里洋场喧声响,灯红酒绿享太平。纸醉金迷夜上海,安享盛世自逍遥。新人新房新思想,万国建筑浦江畔。北伐尽灭东南虏,三分天下又改元。乱世之中出枭雄,爱国志士始觉醒。十三壮士赴上海,嘉兴南湖立新*。三度起义攻军阀,浴血奋战获胜利。白色恐怖笼全城,红色长征转西北。倭寇数万犯上海,飞机坦克齐上阵。热血青年不堪辱,淞沪会战显神通。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东南行。痛失金山马前蹄,八百壮士守四行。吴淞江畔战江东,中华男儿扬威名。四海之内皆叹服,粉碎倭寇灭华梦。周旋三月上海陷,谍战洋场斗日寇。天旋地转回民驭,中兴气象复转开。一波才平就又起,南北争锋逐中原。国民*府渐腐败,残酷剥削失民心。百万雄师过大江,四海之内皆欢庆。十八昼夜肃残敌,共产*解放上海。三大纪律八注意,百姓生活无干扰。改善民生振经济,上海人民争拥戴。金融发展居首位,公私合营开先河。改革开放除旧弊,包容自由迎新岁。科技发展引瞩目,八方来客聚魔都。三站一纽双机场,地下穿行十七线。中西融合新都市,四标擎天浦江畔。浦东浦西合发展,共创城市新格局。金色大厅音乐响,苏州河堤上徜徉。浦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浦江无月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红楼瓦下白帆扬。欲与天公试比高,还看大上海今朝。据悉,昨天颁奖典礼现场所有参演节目均由此次征文大赛的获奖作品改编而成,共分为“相见欢·月明春申映浦江”、“永遇乐·星河潮涌满申城”、“浪淘沙·日出最美是江南”三个篇章。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们以多样的风格、多元的艺术表演形式展现了他们对第二故乡“上海”的热爱,以及对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图为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表演朗诵《上海,我想对你说》(林俊樑摄)中国文化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了9年,并定期在本市30多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展示巡演。这一活动对促进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汉语教学工作,加深中外学生的友谊、为在沪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认识中国、了解上海搭建了人文交流的平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继续鼓励广大青少年触摸新时代脉搏、抒发追梦人心声,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第六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小学生实践征文活动拉开帷幕啦!
本次活动主题为“点滴变化同记录,时代故事共书写”,邀请上海市的小学生、初中生一起来投稿!(参与办法点击这里)
注:本文素材来源:上海市教委。责任编辑:陈莹执行编辑:张骞联系邮箱:shanghaishe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