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上海是不是成了“环杭州”城市的话题,一时引发了热议。就连昨天国务院批复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都难见引起这么大的波澜。这几年来,杭州在“二线城市”中的舆论风头一时无两,“准一线城市”的地位早已坐实,但是真的可以挑战上海了吗?
上海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城市
其实,上海是座老天爷赏饭吃的城市,上海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优越,不仅在中国城市中极为罕见,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能算得上翘楚。
以上海为中心的大湾区示意图
在“上海是否已经成了环杭州城市”的讨论掀起之前,中央*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曾经透露,中央正在考虑编制以上海为中心的大湾区规划,这个“大湾区”叫什么名字现在还没定,但这个湾区是“∑”形,这已经是定下来的。从杭州湾的角度看,上海在左岸,从长江的角度看,上海在右岸,这种“左拥右抱”的格局,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由此,上海拥有了极为广阔的经济腹地。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人口5.9亿,GDP34万亿,分别占全国的42.9%和43.2%。如果长江经济带是一个经济体,它的人口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排名世界第三,它的经济总量也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排在世界第三。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规模,比整个日本还要多出亿美元,上海,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经济腹地的前台和枢纽,真可谓是“老天爷赏饭吃”了。
坐拥长江地利的上海,还同时处在中国海岸线的几乎中间位置,这使上海海运的优势更加凸显。更令其他城市嫉妒的还有上海的地理环境,一马平川宜于建设的地形,长江泥沙每年淤积出的新增土地,以及气候温和有着极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江南腹地。比起上海,香港、深圳都在丘陵地带,城市因而依山势布局,天然的建设成本就高了很多,而在土地匮乏时它们都要依靠填海造地,而上海根本不用操这个心。
自然条件如此优越的上海,怎么会成为杭州的“环”呢?
成就上海的还有历史的行程
老天爷赏饭吃,对一座城市而言固然重要,但成就上海的,更要靠“历史的行程”。
开埠多年来,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就像是开了“外挂”一样。成就上海的,主要有三股力量,这三股外力的助推,让今天的上海坐稳了中国城市的头把交椅。
第一股力量自然是外资。上海极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外国人在远东最大的乐园。长期华洋杂处的文化浸润,让上海成为中国最“洋化”的城市,虽然年以后上海的开放历史一度中断,但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又重新成为外国人最青睐的中国城市。上海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中国对接世界的一大窗口。
第二股力量则是江浙人。太平天国的兵灾,让上海的租界成为华东一隅的“避风港”,刺激了江浙移民的第一波大规模涌入。此后,江浙人,尤其是宁波等地的浙江人大量进入上海,给上海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第三股力量是中央*府。事实上,上海几乎是旧中国除东北外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城市,即使是被誉为“小上海”的无锡,工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也并不算高,而天津、武汉等港口商埠,虽有一定的工业化基础,但总体上还是以物资运输的枢纽身份而兴,腹地还是小农经济。新*权成立后,为了尽快推动工业化进程,上海被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全国龙头,得到了中央*府最多的投资,到年时,上海的GDP总量高达.89亿,占全国的6.8%(年是3.7%),分别是当时北京、天津和广州的2.24倍、3.01倍和5.42倍,足见计划经济时代中央*府对上海的资源挹注。
在分析中国城市地理的时候,*治因素是绕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策是万万不能的”。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也是执**第一次全代会的举行之地,以“工人阶级先锋队”为标榜的执**,对上海有着非常特殊的情结。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成立,华南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抢跑者”,毗邻港澳的广东经济迅疾起飞,而被计划体制高度规训的上海,步伐显得老迈沉重。
进入90年代,伴随着前后两任上海市委书记进京主掌**,上海又有了一大波新的*策红利:全面开发浦东,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上海市也有了更多的*策工具。上交所的出现,在当时曾使上海老国企有了融资工具,到后来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上海国资成了全国最善于开展资本运作的地方国资。时至今日,上海市拥有了中国最市场化、效率最高的国有资本投资体系。
自年以来,历任上海市委书记除了在任上落马的,都进京晋位常委,这在全国所有省市中绝无仅有,足见上海的特殊地位。无论坊间议论如何,在官方的规划和设计中,上海的“老大哥”地位是不可能被撼动的。年,上海启动自由贸易区试验,而马上上海将开始更大力度的试验——自由港。明年,上海又将首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扩大双向开放的*策导向下,这意味着上海拥有了一个堪与“广交会”(原名“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现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比拟的涉外贸易平台。
在国务院对上海城市规划的批复中,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细节。这一批复给了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定位。“全球城市”也称“世界城市”,现在比较公认的全球城市是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在上一轮北京城市规划里,北京是用“世界城市”这个表述的,但现在上峰要求北京“静下来”,北京的新一版规划已经没有了“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之类的表述。“全球城市”这个帽子现在明确戴在了上海的头上,这也是上海新一波*策红利的一个侧面。
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阿里巴巴?
说到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讨论上海和杭州的关系,背后绕不开的就是阿里巴巴。为什么杭州能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而上海不行?为什么杭州能够吸引家在上海的人做往返沪杭之间的“候鸟”?而这在很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世界上的工商业都会,本来就有两类,一类城市的优势在于聚集,另一类城市的优势在于生产和创造。用流行的时髦的互联网语言来阐释,前一类城市是“运营导向”的城市,后一类城市是“技术或产品导向”的城市。上海当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有极为庞大的制造业规模,但是上海的未来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一定是它作为商业、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
做一个金融和商业的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这个城市的功能本身,其实和阿里巴巴就很像,阿里巴巴的电商是个平台,但并不是卖货的,它提供的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通路;阿里的菜鸟也是平台,菜鸟是一个物流的系统,它连接物流商和用户,但自身没有一个快递员。阿里不需要“拥有”很多,但是它可以得到很多。上海也是这样,上海的港口不需要都运输上海产的货物,上海的交易所不需要都交易注册地在上海的标的,上海的土壤并不一定能够长出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一直都在拥抱上海。
前段时间有人把深圳和上海做比较,说深圳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是上海的两倍。但其实深圳和上海并不是同一类城市,深圳虽然也有交易所,也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但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阔背景下,深圳不是个“运营导向”的城市,而是一个“产品导向”的城市,深圳拥有腾讯、华为、招商、平安等强大的本土企业,但深圳还远远不是一个资源的集聚地。看看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华总部的分布,有多少在上海,有多少在深圳?深圳是一个靠生产起家的城市,而上海的优势在于连接。
“运营导向”的城市和“产品导向”的城市,其实本来并无高下之分。硅谷成长起来,也并不影响纽约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硅谷让美国经济更有活力,也就让纽约的招牌擦得更亮。放眼全世界,以集聚为生存之道的城市,通常都不太适合创业,这样的城市聚集的效应太强,以至于地价和房价高企,这的确是创业者的“天敌”。
这样的城市拥有太多“高大上”的资源,当一个职业经理人乃至于高级打工仔也可以过得非常体面,也大大影响了居民的冒险精神。所以上海出不了阿里巴巴是正常的,在提升创业吸引力和支撑能力的方面,上海的确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要让上海变得像深圳和杭州一样成为“创业之都”,那恐怕要改变这个城市的基因,其实这没多大必要。
上海和杭州是对好CP
上海这样的“运营型城市”,发展有没有隐忧呢?当然是有的。做一个平台,从下游来看,需要庞大的客户资源,从上游来看,也要有产品和技术的迭代能力。从目前来看,上海是不会缺客户的,但是上海需要迭代和更新的能力。
上海是个很依赖外力的城市,中央*府的资源和外国客商的青睐,都是支撑上海的外力。而现在,杭州正在做的,是从上游为上海赋能,阿里巴巴和杭州的创新活力,正在全面地反哺上海。杭州拥有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虽然数量还不及上海,但因为大多数杭州上市公司都是民营企业,所以有着比上海上市公司更大的灵活性。以阿里巴巴为首,浙商企业对上海的战略价值不可小觑。
从历史上看,上海虽然过去隶属江苏,但和浙江的心理距离一直比较近。从浙江获取上海的升级动力,对上海而言是很自然的,而向上海输出技术和资本,也是浙江企业的必然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就上海就是杭州成就自己的最短路径,阿里巴巴在上海越来越深的布局就是如此。而今,蚂蚁金服的子公司支付宝注册地在上海,大规模开展线下新零售试验的盒马鲜生总部也在上海,从南京路的升级改造到地铁的刷脸支付,上海正在成为阿里巴巴庞大商业试验的前台。
世界正在发生深度变革,新技术正在改造各个传统领域。上海庞大的城市规模和体量,使其成为这种改造最好的试验田和时间场,正是有了上海这样阔大的舞台,才能安放杭州越来越牛逼的灵*。
上海和杭州的关系,看起来似乎有点像广州和深圳的关系,但其实细究起来并非如此。上海和杭州是一对好CP,这两座城市太互补了。相较上海,杭州当然有很多短板,杭州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但上海可以为杭州提供全球性门户,杭州的科教资源相对较少,高端人才也不多,上海正好可以弥补。
现在上海的确已经是杭州的人才库,杭州只有2家“双一流”大学,而上海有13家,相较而言,广东全省只有5所“双一流”大学,长三角相对珠三角在智力资源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有人可能会说香港有好几所好大学,但香港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相对较小且本地招生比例很高,研究生阶段内地生较多但很多返回境内时也选择北京上海等其他地区就业,能够反哺广深地区的并不多。
广深关系和沪杭关系很不同。广州和深圳事实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一方面,广州理论上是个“运营导向”的城市,深圳是个“产品导向”型城市,但是深圳又是华南地区绝对的金融中心,广州的金融业增加值还没有深圳的一半,因此对资本的集聚效应也弱于深圳。在广东内部,深圳和广州的“明争暗斗”几乎从未停歇,从本质上说,广州和上海在城市体量和能级上的巨大差距,是广深关系和沪杭关系不同的根源。
广州在深圳面前是“不自信”的,当广州年的GDP被深圳超越之后,广州除了华南交通枢纽和外交中心的地位以外,在深圳面前可以扬眉吐气的似乎只剩下历史积淀、科教资源和美食。广州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和上海不在一个量级,不可能作为深圳现成的人才和技术库,广州的GDP只有上海的七成,国际化程度相对上海也较低,不足以成为深圳创新力量的大展示场。其实,“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本身也源于广深港三座城市复杂的博弈关系,需要中央*府从更高层次来协调。
在华东地区再搞一个湾区,事实上已经在各界的预期之内。相较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湾区未来的发展阻力要小得多。上海和杭州的这对CP关系,将是这个湾区的稳定器。从某种程度上说,阿里巴巴引领的在上海挖角的风潮,正在让沪嘉杭走廊的一体化变得水到渠成。杭州的崛起不会让上海失去什么,相反上海会因为杭州输出的资本和技术,变得更有竞争力。
其实说到底,阿里巴巴是一家企业服务公司,这和上海这个城市的定位有着内在的契合,阿里能带杭州飞,当然也会带着整个杭州湾飞。从这个意义上说,杭州的存在是上海最大的幸运,在通向“全球城市”的征途上,杭州将是上海的“神助攻”,上海没什么好焦虑的。
注:本文转自
让杭州人骄傲的是,如此美景竟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今年也是西湖景区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的第15年。要知道,西湖可是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风景区!
当年西湖申遗成功,杭州再次承诺:“依然会免费向游客开放”。要知道,除了杭州,全国包括联合国文化遗产、5A级在内的知名景区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
反观杭州,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后,柳浪闻莺、涌金公园、学士公园、长桥公园、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相继免收门票!
6、全球首个扫脸支付餐厅,开在杭州
“老板!刷脸!”
刷脸吃饭的梦想,对杭州人来说,早已成为现实。
就在今年9月1日,支付宝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这家开在杭州万象城的肯德基KPRO餐厅是全球第一家可以刷脸支付的餐厅,同时这也是刷脸支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实现商用。
在两年前的汉诺威电子展上,马云的笑脸被定格在大屏上,几秒钟之后,屏幕显示支付成功,他用自己的脸,向现场包括德国总理在内的嘉宾演示了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技术。现在,这一技术终于走出了实验室。
而杭州人,是全世界最先体验到“刷脸吃饭”的市民。
7、电子商务与贸易
广州是中国传统贸易的门户城市,是商品的传统流通和聚散地,而杭州兴起的互联网,让传统商品的流通模式发生重大改变。
杭州作为阿里巴巴所在地,改变了商品流通的通道。比如淘宝、天猫,连接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20亿人口以及数十万亿价值的商品,打败世界上所有的超级港口与购物中心。
当社会的信息对接和商品流通渠道都发生了变化,传统贸易必将被严重冲击,这一点从广州的广交会以及各大档口的落寞看出来。
未来的社会的核心财富不再是产品,而是数据和信息。谁连接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消费数据、谁就在制定新规则。
8、这才是真正的金融!
以上海的金融行业为例,传统金融往往使大型企业受惠,我们常说把钱存入银行是穷人变相的救济了富人,因为穷人很难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支持,这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而在互联网时代,以杭州的蚂蚁金服为例,它主导的小额线上贷款在5年多时间累计为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近亿元贷款,支付宝也连接了全球6亿用户,它们惠及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急需拯救的中小个体。
未来的贸易,核心是信息化调度,而非传统的物理输送体系;未来的金融,是建立在大数据和信用上的普惠支持,而非传统的银行抵押模式。
根本区别在于:传统贸易和金融的核心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对接大企业、大项目。而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和贸易的核心任务是最广泛的照顾中小企业和闲散资金,这就顺应了“个体崛起”这个大势所趋,扶持无数个体一起成长。
比如马云力推的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目标是连接0万中小企业和20亿消费者,更加大众化、更具普世价值。如果能把全球的中小企业和青年个体全部激活,再连接起来,那种颠覆性是不可想象的。
在互联网时代,因为有了各种平台,所以边界被打开了,这就让更多有创造力的个体融入到生产中来,每个人、每一支小而精的团队的能量都将释放。
“如果他有一个屋顶,可以做太阳能的生意;如果他有一部车,可以做司机;如果他有一块地,可以卖他种的东西。”这就把交易从之前的“企业对企业”变成了“个人对个人”,从“面对面”变成了“点对点”,社会越来越垂直细分,就好比让人体的毛细血管更加丰富,供养能力大大增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