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阿联酋和巴林外长在白宫签署和平协议。
在美国的协助下,以色列和摩洛哥12月10日借着犹太教大庆“光明节”的机会,达成同意双方关系正常化的一项协议,使摩洛哥成为过去4个月来放下民族与信仰的成见,与以色列化解敌意的最新一个阿拉伯国家。
这也意味着任期进入倒数计时中的特朗普总统,在中东迎来又一次重大外交成果:在其女婿贾里德·库什纳的奔走下,北非阿拉伯国家摩洛哥王国,将是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巴林、苏丹之后,今年以来第4个“被自己外交手腕感化”的阿拉伯国家。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承认摩洛哥对西撒哈拉(WesternSahara)的主权。摩洛哥与由阿尔及利亚撑腰的“波利萨里奥阵线”(PolisarioFront)在西撒哈拉地区针锋相对,领土争端已存在数十年。波利萨里奥阵线成立宗旨是在当地建立独立国家。
西撒哈拉地处非洲大西洋沿岸,是一片狭长广袤沙漠,过去曾为西班牙殖民地,当前主权归属仍有争议。摩洛哥目前控制该区80%领土,包含境内的磷酸盐蕴藏以及渔业捕捞水域。
华盛顿官员称,特朗普与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通电话,敲定这项协议。根据此一协议,拉巴特将和耶路撒冷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并恢复两国的官方接触,允许两国飞机飞越各自领空并为所有以色列人提供往返以色列的航班。
然而,令国际社会咋舌的是,摩洛哥在地缘战略与认同*治上,一向与以色列秘密交好、难称实质仇敌;但特朗普*府为了推动以摩建交,却极为大胆而争议地宣布“美国将承认摩洛哥对西撒哈拉的完全主权”—哪怕是当地的撒拉威人早已“武装建国”争取独立了45年,联合国更长年斡旋着民族自决公投。而拉巴特中央*府正趁着美国总统大选之乱、大举进逼西撒哈拉,并与波利萨里奥阵线的武装部队撕毁了30年的停火协议,重新燃起极端严酷的“沙漠战争”。
“今天又是另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原本忙着选后诉讼的特朗普,12月10日中午兴高采烈地发出“光明节”的好消息快报:“美国最赞的两大盟友—以色列与摩洛哥王国—已经同意全面建交。对于中东和平来说,这可是多么重大的突破进程啊!”
笼罩在战火中的西撒哈拉大沙漠
事实上,位在极西之地的摩洛哥,长年远离阿拉伯世界的中东腹地,在过往的以阿战争中,大多都只扮演“口头助阵”的角色。特别是年代末期,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各国*府逐渐与以色列和解、逐步背弃对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支持后,并不那么在意中东*治纷争的摩洛哥,早已开始与以色列暗中交好,两国之间也就国家安全合作,建立起了“虽然低调但大家都知道”的紧密关系。
12月13日,在与以色列建交后3天,摩洛哥外交大臣纳赛尔·布里在接受耶路撒冷媒体访问时称,在阿拉伯世界,摩洛哥与以色列关系独一无二,在“正常化”协议宣布前,双边关系“原已正常”。他对《新消息报》(YediotAharonot)说:“以色列与摩洛哥的关系独特,以色列与任何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无可比拟。”
布里达又说:“就我们看来,我们不是在磋商关系正常化,因为双边关系原已正常。我们是在磋商两国的关系(重新正常化),恢复到我们以往的关系,因为我们一直有往来,从来没停过。”
年爆发第2次巴勒斯坦起义,摩洛哥暂时关闭驻特拉维夫的代表处。
布里达在专访中,特别提及摩洛哥借由境内的犹太社群与以色列境内的70万名摩洛哥裔犹太人,和以色列维系长久接触。他说:“就我所知,光是去年,就有7万以色列人到访摩洛哥。”
巴勒斯坦*府则谴责近来一连串关系正常化协议违背数十年来阿拉伯联盟(ArabLeague)共识,也就是与以色列达成包括同意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和平协议之前,不应承认这个犹太国家。
今年夏天,特朗普委任女婿库什纳担任中东和平特使后收获了一系列公开成果,以阿联酋为首、巴林尾随在后,两大海湾阿拉伯石油王国同步承认了以色列的国家主权,并在特朗普总统的亲自见证下,于9月在白宫“签字建交”。
随后到了11月,曾经收容本·拉登、且被华盛顿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制裁名单”的苏丹,也在赔偿美国恐怖袭击损失、并正式承认以色列后,被特朗普*府解除制裁。当时国际社会就已认为:与以色列私交甚笃的摩洛哥,大概就是下一个“跟进建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摩洛哥积极响应的特朗普中东和平建交以色列*策,原本只是顺水推舟的“无本生意”,却意外从白宫手中交换到一项重大的*治祭品:作为与以色列建交的鼓励,美国将正式承认“摩洛哥对西撒哈拉主权争议区的全面主权地位。”
“摩洛哥是美国的好朋友,他们早在年就承认了美国(独立战争中期)。礼尚往来贵在真心,我看现在恰恰就是绝妙时机,我们美国也承认了摩洛哥在西撒哈拉的主权地位。”在宣布重大外交斩获后,特朗普立即在下一则总统推文中无预警地作出表态,宣告华盛顿修正表态,支持摩洛哥并吞西撒拉主权争议区,并不再随同联合国与国际社会的长年调停准则:也就是放弃调停摩洛哥*府与撒哈拉人的主权纠纷、最终推动西撒拉哈地区的“民族自决公投”。
西撒哈拉地区的主权争议,是过去半世纪来最为极端、混乱,但也最不受国际舆论重视的地缘问题之一。其现代争端源于西班牙、法国对于非洲的殖民统治,并在年代演变成难解僵局。
位于非洲西北、撒哈拉沙漠邻大西洋边境的“西撒哈拉地区”,因为沙漠地理不适人居,历史上少有定居聚落,唯有沙漠游牧民族往来移居。传统*治上,此一地区大多是帝国统治边陲,直到16世纪大航海时代,于美洲航线、好望角航线都有重大商业利益的西班牙人,才占领了西撒哈拉地区,并由港口起步,建立非洲殖民地。
虽然殖民帝国的黄金时代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西班牙人在西撒哈拉的统治,却一直持续到了二次世界大战;直到年代初期,西班牙国力日衰、佛朗哥大元帅的*权也已因独裁者年老患病进入崩解倒数,那时的非洲大陆又因年代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的胜利而掀起一波“反殖民主义”的*治风暴,西班牙人才决定于年放弃对西撒哈拉的殖民统治。
10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以色列将与苏丹建交。
西班牙之所以放弃在西撒哈拉长达的数世纪统治,一方面是因为殖民的*治和经济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是历经血腥战争后成功独立的阿尔及利亚,正积极输出民族革命,大力支持西撒哈拉的民族自决力量“波利萨里奥阵线”(PolisarioFront,是西班牙殖民地各省的字首缩写);最后则是西班牙领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在年代末期就因年老力衰、后继无人、且罹患了帕金森氏症,无法继续执*。
于是,在缺乏能力反制殖民地独立浪潮的情势下,马德里只得忍痛放弃佛朗哥早年在非洲起兵的大本营,并透过国际调停,于年11月佛朗哥病死前6天,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签署了《马德里协议》,西班牙正式撤出并放弃对西撒哈拉的殖民,并将此地交由毛、摩两国“共同瓜分”。
尽管放弃了沙漠一片的西撒哈拉地区,但西班牙仍保留了在非洲西北部的加纳利群岛,及从摩洛哥北部通往欧洲的地中海港口要塞休达(Ceuta)与梅利利亚(Melilla)。
但是,在西班牙人撤退之后,西撒拉却从此陷入多方大乱斗:各自宣称拥有“西撒哈拉历史主权”的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在西撒大沙漠爆发了主权战争;由强邻阿尔及利亚鼎力支持、主张“民族自决建国”的波利萨里奥阵线,则又在三方之间发起独立战争,并在毛里塔尼亚兵败放弃后,坚持于沙漠边界之中与摩洛哥王国军队展开长年血战。
波利萨里奥阵线后来在年宣布独立,并成立了地位争议、而现在拥有多个正式邦交国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国”(简称“西撒哈拉”)。
同时,长年鏖战的沙漠战场也造成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不过西撒哈拉却因阿尔及利亚的支持,成功以会员国身份加入了非洲联盟(AU,摩洛哥一度怒而退出,但年重新申请入会)。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激烈冲突,一直拉锯到年才接受联合国的停火调停—摩洛哥切走占领沿海大部分的“经济可用地区”;波利萨里奥阵线则控制内陆沙漠,并确保了对阿尔及利亚与毛里塔尼亚的边境地段。
一开始,联合国的目的是希望能在停火后,促成西撒拉哈地区的“民族自决公投”,因而联合国方面还特别组成常设调停机构,并同意西撒哈拉列以“非自治领土实体”派驻联合国代表(但没能进入大会)。但后续的公投进程却遭到摩洛哥的反悔阻挠,双方就这样耗在原地僵持了30年,放任西撒哈拉主权与承诺的自决公投陷入无尽胶着。
直到年11月,原本少有动静、也罕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