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看,美国和欧洲是盟友,然而这并不代表在商业领域美国就得分羹给欧洲。特别是在大飞机项目上,就连美国国内,也经历过洛克希德·马丁、麦道、波音几家争食,到波音一家独大的过程。在环球市场,寡头未必心甘情愿有新的竞争者入局。
文
笑饮
还记得空中“巨无霸”A首飞上海吗?年4月27日15时30分许,阿联酋航空一架A飞机降落上海浦东机场。堪称盛况——两辆消防车喷出巨型水柱“拱门”,欢迎这架史上最大客机光临上海。
▲首架光临上海的A
之后,中国南方航空也相继引进了多架A飞机。一直以来,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A飞机,都是许多飞友的“梦中情人”,希望有更多机会坐到这架豪华大飞机。
然而,当地时间2月14日,亦即西方情人节当天,空中客车公司竟然宣布,计划于年取消全球最大客机A的生产,转而制造更小、更灵活的飞机。
空客首席执行官恩德斯表态了:“这一决定的结果是,我们没有大量的A剩余订单,因此也不再有维持生产的基础。尽管近年来我们努力向其他航空公司销售这款飞机。这导致了A的交付将在年结束。”
▲空客首席执行官恩德斯
查一查空客的订单,果然,购买A的大户是阿联酋航空。就连空客的老家欧洲方面,法、德、英等国订单相加,也没有阿联酋航空一家多。并且,老欧洲缺乏后继订单。空中客车公司的声明称,“作为A飞机最大的客户,阿联酋航空将订货量从架减少到了架。”这直接导致了A难以为继。
面临A即将停产,令笑饮想到了协和式飞机。此款世界上少数曾投入商业使用的超音速大客机,也因为缺乏订单而停产。在于年10月24日结束了最后一班飞行后,协和式飞机再没有机会飞上蓝天。
超大、超音速,这都是人类航空史上的奇迹。如今,当奇迹早已飞进现实的时候,为何在商业领域却很难成功呢?
▲协和式飞机
在笑饮看来,对于大型飞机制造商来说,商业上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尽管波音、空客都是世界顶尖的商用飞机制造商,拥有飞机制造领域最多专利、最高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去制造更快、更大的飞机。如何以自身技术水平,挖掘一款飞机最大的商业价值,才是一家商用飞机制造公司所最需要考虑的事。
以协和式飞机为例,此款由法国宇航和英国飞机公司共同研发的商用飞机,项目起始于年代。最初,英国玩英国的,法国玩法国的。后来由于研发经费问题,加之两国超音速客机设计方案接近,于是项目合并。自年投入商用以来,协和飞机确实好评如潮。
▲飞行表演队伴飞的协和式飞机
协和飞机有多快?它能够追上和超越地球的自转。当乘客飞越大西洋从巴黎到达纽约时,从时间上来讲,乘协和飞机的乘客会发现,从时间上来说,他们“尚未出发,就已经到达”。
年2月7日,协和式飞机从伦敦飞抵纽约仅耗时2小时52分钟59秒,创下了航班飞行的最快纪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噪音问题、环保问题,甚至曾经偶发的空难、比乘坐一般飞机昂贵得多的机票问题,综合起来,最终导致了协和飞机的停飞。
空客A面临的问题与协和式飞机有类似之处。由于飞机很大——最多载客量高达人,对于许多航空公司来说,购入如此大的飞机——售价上亿美元,却没有如此多客源。而超大飞机油耗高、需要的机场保障等要求必然高,导致成本上升。如此一来,A只能在部分航线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波音梦想飞机
第二个原因,则是设计理念之争。
空客认为,未来大型航空枢纽的作用越来越强,航空公司在枢纽间安排各种航班衔接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分配。因此需要更大型的飞机在枢纽间飞行。
波音则认为,未来的航空旅客越来越不喜欢在枢纽频繁的转机,希望能够实现二线城市之间的不转机直飞,因此需要一种载客量不太多,但是航程足够长,性能足够好的飞机。在A研发、投产的时候,美国的波音公司并没有去追求大运载量,而是研发了载客量较A为少,乘坐舒适度却大大增加的波音梦想飞机。
两种理念,涉及未来整个国际航空运输领域究竟该如何整合的问题。此时,拥有更多资源优势的一方,往往会赢得最终的胜利。譬如拥有更多客源、拥有更多机场、拥有更多航司的一方,或者一个联盟,将在资源调配上掌握主动权,最终压迫另一方摈弃自身所选,跟到优势方队伍。而经过选择-投入-摈弃,这么一段弯路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波音梦想如果成功,意味着A项目很可能失败。
在A即将停产之际,有分析报告显示,航空客流转向二三线机场,“冷落”大型机场,证明了理念之争暂时已有胜负。
▲纽约纽瓦克机场
第三个原因,笑饮发现,无论协和式飞机也好,A也罢,都没有来自美国的订单。无论20世纪中叶,还是如今,美国都是世界民用航空领域最大的市场。如果一家大型飞机制造企业没有来自美国的订单,那么,其开发的飞机必须开拓出与之相当的市场,或者能满足自身生产不至于亏损的订单。否则的话,此款飞机必死无疑。
当年协和式飞机投产前,最初有18家航空公司承诺会下订单,但最终只有来自协和飞机的研发国的英航和法航订购了飞机。美国曾经一度禁止协和飞机到港,直到美国最高法院干涉,才准许协和飞机飞到纽约。
尽管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看,美国和欧洲是盟友,然而这并不代表在商业领域美国就得分羹给欧洲。特别是在大飞机项目上,就连美国国内,也经历过洛克希德·马丁、麦道、波音几家争食,到波音一家独大的过程。在环球市场,寡头未必心甘情愿有新的竞争者入局。
▲一架空客A在第48届巴黎航空展参展
A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在国际民用飞机领域,苏联曾经是一方霸主。尽管其设计制造的民用飞机也许噪音较大,也许乘坐舒适度不够高,但因为有一个较为固定的使用者群体,得以维持其整个民机制造体系。苏联解体后,市场被美欧瓜分,导致俄罗斯的民用飞机一直没有大起色。
而中国市场越来越大的时候,开始了研发C之路,以及之后C,包括中俄合作研发宽体客机之路。此时,中国也在密切